髕骨,也就是膝蓋骨,是人體中最大的獨立骨,起到增加伸腿力量的作用。股骨,也就是大腿骨,它的遠端前下側有一個凹陷的溝槽當膝關節伸屈活動時,髕骨就在股骨的溝槽巾央滑動。如果髕骨偏向一邊,通常是外側,一側的髕骨和股骨相應的關節面軟骨受力過大,就會引起軟骨損傷、脫落,軟骨下面的骨質硬化、關節邊緣骨刺形成,成為髕股關節炎。主要表現為上下樓梯、臺階和下蹲起立時膝關節前方疼痛。有研究顯示,55歲以上,有疼痛感覺的髕股關節炎發病率為5%~8%,女性多于男性。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包括先天發育不良、外傷、過度運動等。
病情發現早、病變較輕的患者,通過改變生活和運動習慣,如避免爬山、下蹲等,同時加強大腿前內側肌肉力量鍛煉,大部分可以得到糾正。對于起病時間較長,或通過上述治療不能緩解的患者,則需要手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