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生在現實交往中難以獲得需要的滿足,便試圖在網絡世界中得到補償。如今,不少學生偏重于“人機對話”式的網上人際交往,熱衷于網絡交友,迷戀上網尋找所謂的友誼,甚至為此荒廢了學業。在網絡世界里,更有一些學生有一種“特別自由”的感覺和“為所欲為”的沖動,自我約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識不強,違背網絡交往道德規范,做一些平時不可能做、也明顯是不道德的行為,如粗言惡語、人身攻擊、“灌水”、網戀或多角戀等比比皆是。沉溺于網絡交往容易導致職校生忽視真實可信的人際關系,使得人際關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產生嚴重的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互聯網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很多青少年就是因為這里的世界太精彩了,與現實生活形成了太大的反差,才深深地被網上的世界所吸引。然而,除了自身的因素,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也是他們上網成癮的一個重要原因。據調查,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大多與缺乏關愛、缺少交流、生活空虛有關。很多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苦悶、不滿,與很多同學存在人際交往困難,因性格、家庭問題等不善人際交往等,但在網絡上則沒有這種交往障礙,因此他們都試圖通過虛擬的網絡來模擬現實,以求得刺激和情感發泄,獲得日常生活中所無法得到的滿足感。這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逃避。正是因為這樣種種原因,學生迷戀上了網絡,使網絡成為了自己精神上的一種寄托,在網絡中尋找著自我。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賞識的成就感,是任何人都愿意享受的。然而,現實生活卻很難成就這樣的滿足感,而網絡卻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這樣的空間:網絡游戲中的痛快淋漓,惟我獨尊、以自我為核心的快感;和陌生人聊天時那種自然和肆無忌憚的感覺,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宣泄,使他們有了找到知己的安慰與快感,這里給了他們一個可以盡情釋放心理壓力的天堂。這一切的一切,都極大地滿足了這些迷茫、叛逆而又好奇的孩子們的心理需求。
編后語:
本刊曾經報道過中華職教中心的王妍同學,一位普通的職業院校學生。當時,還在學校讀書的她,一邊上學,一邊利用網絡在網站上開設網店,她在四大網站上經營自己的網店,進行自主創業。她和她的合作伙伴逐步籌劃著把網店結合實體店同步經營,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擴大自己的創業規模。王妍借助網絡這個平臺開始自己的創業腳步,她很好地利用了網絡。這也給廣大職校學生以啟示:我們要正確認識、看待網絡,就其本身而言,它并沒有錯,關鍵在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使用網絡。
利用好網絡,關鍵在于使用者自身。使用者要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免疫力,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學習網絡知識,進一步挖掘網絡的新用途。
互聯網可以為我們提供以下服務:①用來收發信件的電子郵件服務;②進行用戶交流的網絡新聞服務;③信息查詢服務;④遠程可視會議服務和多人講座的實時上網交流;⑤網上購物以及信息發布。
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工具,走出網絡誤區,積極面對各種網絡煩惱,這是每個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解決的問題。那么,究竟應該怎樣去做呢?
首先要學會應對挑戰,培養正確的心態。必須客觀地把握、評價網絡媒體對我們的影響,不要過分迷戀于網絡媒體,這是我們對待網絡的正確態度。應該正視這樣的事實,盡管網絡游戲、BBS和QQ等網絡社交方式正逐步被職校生接受并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但其畢竟只是我們的一種休閑方式,決不能沉迷于此,而荒廢學業。
其次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面對網絡文化的挑戰,我們不能只是因噎廢食,關閉網絡,斷絕交流。我們要對自己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進行提前預防,減少甚至消除這些影響自己心理健康成長的傳播途徑和影響渠道。
作為當代學生,在上網的過程中要懂得提高自身的分辨力,自覺規范上網行為,培養良好的網絡道德,在挖掘網絡豐富信息資源的同時,要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正確利用好網絡,這樣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架起騰飛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