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南通中專18歲的四川男孩顧忠舉,1歲喪父,4歲喪母,14年來,南通市開發區農民顧蘭康含辛茹苦將他和姐姐撫養長大。2007年11月,顧蘭康患淋巴癌住院,顧忠舉每夜陪伴服侍,但在期終考試中依然取得全班第一的成績。
人物故事
2008年2月底,寒雨紛飛,南通中專0603機電一體化專業班班長顧忠舉凝望父親的目光中充滿了憂傷,他知道,57歲的養父顧蘭康的身體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在南通開發區星海花園71幢的一個車庫里,顧蘭康呻吟著側躺在床上,插著氧氣。顧忠舉含淚對記者及前來探望的學校老師說:“昨天晚上替爸爸換好干凈的被子床單,他就感到呼吸困難,折騰了一個晚上,今天一大早就接了氧氣。”
知道記者和老師來了,顧蘭康想掙扎著轉過身來,顧忠舉連忙按住他:爸爸,你別動,你怎么舒服就怎么躺,仰躺著呼吸困難,就這樣,不要動啊。
在顧忠舉半攙半抱著他上廁所時,老顧艱難對記者說:忠舉……我的好兒子啊!淚水滑過他慘白瘦削的臉龐。
血濃于水 情濃于血
是的,顧忠舉是個好兒子。
“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特別孝順啊!”左鄰右舍紛紛贊嘆。
那是因為他有一個好爸爸,一個雖然貧窮但善良的好爸爸。
1990年3月,顧忠舉出生在四川省開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1歲時,親生父親就不幸去世。為了養活兩個孩子,他的母親于1994年春天來到南通打工。期間,經人介紹和新開鎮樸實厚道的農民顧蘭康建立了戀愛關系,并把4歲的兒子和7歲的女兒接到了南通。
這一年的冬天,母親在公路上騎自行車時,突然遭遇飛來橫禍,被一輛卡車撞倒身亡。
那個時候,顧蘭康和她還沒有結婚,他完全可以將兩個孤兒送回四川,讓他們的其他親屬撫養,但面對兩個可憐的孩子,心地善良的顧蘭康毅然挑起了重擔。
顧忠舉說:我家經濟比較困難,但爸爸對我們非常好,我記得挨過媽媽的打,但爸爸從來沒打過我,有好吃的總是讓給我們吃……
由于顧蘭康和顧忠舉的生母沒有正式結婚,兩個孩子的戶口遲遲沒有落實。顧蘭康幾經奔走,直到顧忠舉上小學六年級時,在市政府領導的關心下,才落了戶。
為了撫養兩個孩子,顧蘭康除了種好承包田外,還要了人家的三四畝田種,開過小商店,到建筑工地拖樓板,做小工,收小麥換卷面,幫人送煤氣罐……在當地村委會的幫助下,老顧蓋起了兩間瓦房,一家三口,生活清貧,但其樂融融。2006年5月,他們被拆遷安置到星海花園6樓一個90多平方的套房里。
老顧依然替人送煤氣罐,擔任樓長,竭盡全力操持著這個家。這個時候,姐姐潘中艷已經初中畢業,在開發區一家電器廠上班,顧忠舉雖然初中時成績不錯,但考慮到家庭經濟原因,說服了父親后,他報考了了南通中專機電專業。雖然生活依舊艱難,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知恩圖報 孝心可鑒
2007年11月,咳嗽一個多月的顧蘭康越來越消瘦,本來能將煤氣罐一口氣扛到6樓,現在常常要休息幾次,在兒女的催促下,還以為是得了感冒的老顧來到南通第三人民醫院,一檢查,全家都驚呆了:淋巴癌晚期!
經過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近兩萬元的醫療費讓幾乎沒有積蓄的老顧心疼不已。老顧清楚自己已經無藥可救,便強烈要求出院:不花這個冤枉錢了。
回家呆了兩個星期,身體每況愈下,顧忠舉和姐姐又硬是把他送到了醫院。1月30日,老顧出院了——這一次,是醫生搖了頭。
在父親住院的日子里,姐姐每天在家燒好飯菜送到醫院,然后再上班,實在不行就請假;而顧忠舉上午和下午一放學就立即匆匆趕到醫院。淋巴癌病人最怕因為衣物或床鋪不干凈導致感染誘發并發癥,老顧病重得大小便幾乎不能自控,顧忠舉就及時換洗衣物、擦洗身子、洗臉洗腳。有時,為了早點趕到醫院照顧父親,顧忠舉來不及等公交車,就搭同學的電動車,同學在南大街有事,他就跑步到三院。每一個夜晚,他都在病房里陪著父親,喂飯,倒水,取藥,送檢……忙個不停。
父親回家后,因為上下樓不方便,顧忠舉就支了兩張床在車庫里。白天給父親按時吃藥,請醫生來輸液,換衣擦身,收拾得干凈整潔。晚上兩人各睡一張床,父親一有動靜,顧忠舉就起來照顧。
父親沒有胃口,不想吃飯,姐弟倆泡了麥片,熱了牛奶喂。姐弟倆對記者說:如果有一絲治愈的希望,我們會想方設法,不惜一切代價為爸爸治療,可現在已經到了晚期……
望著昏昏睡去的父親,顧忠舉傷心地說:爸爸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沒辦法報答了。
感恩之心 圣潔堅強
從初中開始,顧忠舉就幫著父親送煤氣罐。因為父親有夜盲癥,顧忠舉就把晚上的活攬了下來。父親生病后,所有的煤氣罐都由他抽空送,去年春節前大雪天也沒間斷過。
多年來,眾多鄰居常常一大早就看到顧忠舉和父親在路邊從煤氣站的車上卸煤氣罐,然后他用稚嫩的肩膀把這些沉重的煤氣罐扛著送到居民家里。上學期間,他總是5點起來,把煤氣罐送好,才吃了飯往學校趕。7時10分,只要公交車不誤點,他會準時出現在教室門口。
為了節省費用,顧忠舉選擇了走讀,從家到學校,有一個小時的車程。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學校住,除了住宿費,一天三頓最少要花10元錢,而走讀,中午吃一頓4元,乘4次公交,用學生卡是4.2元。他說,爸爸掙錢很辛苦,不容易,我不能亂花。
而即使在食堂吃飯,有4元和5元兩種規格,但他從來都是吃4元。別人吃的時候浪費不少,而他將飯菜吃得干干凈凈。
省下錢來,他常常會買件小禮物給父親一個驚喜,會到菜場稱斤豬肉全家一起吃。
“顧忠舉是個很爽的人。”同學這樣評價他。只要他身上有錢,隨便哪個同學急用時向他借,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掏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出去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不少同學身上沒零錢,他常常是主動拿出公交卡,邊刷邊笑邊說:我來我來,刷卡便宜啊!
一個受到老師同學一致好評的陽光少年!
他從來不會把困難說出來,清秀的臉上總是充滿燦爛的微笑。除了班主任,沒有人知道他家是特困戶。他從不主動申請救助金,他說:有的同學比我更困難。同學要到醫院看望他父親,他怕同學破費,總是說:不用,父親身體好多了。只有班主任知道他帶手機的原因:送煤氣罐。
直到開學時顧忠舉請長假照顧父親時,班主任王偉老師才違反了和他的保密約定,大家也才明白了一切。
他學習成績全班第一;參加南通市市直校學生運動會獲得1500米和5000米兩項第一;參加南通市重點職業學校學生運動會獲得1500米和5000米兩項第二;被同學全票推選為班長;擔任機電專業部學生會文體部部長;獲得南通中專“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在顧忠舉臉上,我們看不到自卑和軟弱,看到的是自信和堅強。在他為照顧父親忙里忙外時,清澈的雙眸里閃爍的是感恩的圣潔光芒。
2008年2月27日晚上,又一次送往醫院搶救后的顧蘭康在親人們撕心裂肺的呼喊中離開了人世。握著父親漸漸冰冷的手,顧忠舉知道,今后的人生歷程,他將背負著父親的期望和恩情,堅毅前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來回報社會,回報所有關心過他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