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落實“三個提倡”,從公民層次提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是時代的精神坐標,引領億萬人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鞏固和發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主要包括雷鋒的愛國奉獻精神、愛崗敬業精神、誠實守信精神和關懷友善精神內容,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產物。弘揚雷鋒精神,在今天就是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它為激發人民心中蘊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構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撐。
雷鋒的愛國奉獻精神體現為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忠誠
“聽黨的話,跟黨走”是雷鋒始終堅持的座右銘,1960年11月8日是雷鋒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日子,他在日記中寫到:“偉大的黨啊,你是我慈祥的母親!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屬于您的,我要永遠聽您的話,在您的身邊盡忠效力,做您忠實的兒子。”雷鋒忠于黨,對黨無限熱愛的感情源于他的生活經歷,雷鋒出身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年幼的時候便失去父母成為孤兒。在舊社會里,雷鋒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備受地主階級的剝削與壓迫,深刻體會到了農民階級的苦大仇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推翻了地主剝削階級,又帶領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才使得和雷鋒一樣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脫離苦海,揚眉吐氣做了時代的新主人,從此有了新的人生。雷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革命戰士,對于中國共產黨的恩情,雷鋒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激,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無比熱愛,渾身充滿了革命熱情和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力量,甘愿為革命事業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的代價。“為了黨,我愿灑盡鮮血,永不變心。”“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了全人類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海、巨川,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是人火海進刀山,我甘心情愿,頭斷骨粉,身紅心赤,永遠不變。”雷鋒忠于黨,忠于革命的精神鼓舞著他“堅決聽黨的話,一輩子跟黨走”。黨號召大興農業,雷鋒就主動申請從縣委機關下到農業生產第一線,當一名好農民;黨需要加強工業建設,他就離開家鄉,從南方來到北方當一名好工人;黨號召青年應征服役,他經過多次懇求,參軍到部隊。雷鋒就是這樣懷著對黨的無比熱愛,不知疲倦地為革命事業奉獻自我,以釘子精神從事著黨交給的每一項工作,無怨無悔地奉獻給社會。
雷鋒這種忠于黨的愛國精神充分體現了一位偉大革命戰士對中國共產黨的執著追求,是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中急需的優秀品質。現階段,作為社會主義公民,我們有義務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偉大的祖國,維護國家的民族尊嚴,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對我國公民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雷鋒的愛國奉獻精神體現為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
雷鋒自覺把個人前途與國家、人民、社會主義的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處處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重,一心向著社會主義事業,體現著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道德的精神追求。雷鋒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熱愛體現在他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武裝自己的頭腦,堅信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讓廣大的窮苦人民當家做主,可以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他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比作“糧食”、“武器”和“方向盤”,如饑似渴地學習,在思想上確立了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人生理想,雷鋒以勤于擠和鉆的“釘子精神”刻苦學習社會主義制度思想和科學文化知識來充實自身,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將自己有限的精力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無限的社會主義事業當中,并為此奮斗了一生。在雷鋒的一生當中,他將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熱愛,始終把獻身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雷鋒無論遇到怎樣艱難復雜的情況,都不動搖社會主義信念。隨著時代的發展,雷鋒精神被不斷地賦予了新的內涵,已成為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面臨著種種矛盾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弘揚雷鋒精神。我們學習雷鋒精神,要像雷鋒那樣,志存高遠,胸懷寬廣,牢固樹立遠大的愛國主義理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時,今天我們所推崇的雷鋒式愛國主義精神不僅表現為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和中華的燦爛文化,更重要的是表現為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雷鋒的愛國奉獻精神體現為對人民妁熱愛
雷鋒重視人民,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他經常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把人民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幫助人民克服困難當成自己的責任,在幫助地方群眾救火的過程中,他的手被燒傷,傷還沒好,遇到了撫順的洪災,他不顧戰友們的阻攔和傷勢的嚴重,堅決參加到了抗洪搶險的隊伍中,在抗洪搶險過程中,他幾次暈倒,但是他卻始終保持著幸福的神情。他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愛國奉獻精神是我們今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必須倡導的原則,當代人應該時刻用“自己活著,就是為了讓別人過得更美好”的無私奉獻精神激勵自己,以為人民服務為榮,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為人民服務中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過程中,雷鋒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和社會主義生活之中。
雷鋒精神一字歌
雷鋒的“一輩子”精神
毛主席在《吳玉章同志六十壽辰祝詞》中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于青年,一貫的有益于革命,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然而,雷鋒做到了在短短22年的生命旅程中,他時時刻刻都在做好事,時時處處都在做奉獻。雷鋒真誠地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人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人們稱贊他:“雷鋒出門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雷鋒“一輩子”精神對于當前提升人民群眾特別是手握權力的領導干部的道德境界,提升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引導新時期道德發展方向,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雷鋒精神一字歌
雷鋒的“一家人”精神
1962年,雷鋒因公殉職,在撫順市為他送行的群眾達10多萬人;1964年,雷鋒遷葬時,為雷鋒送行的群眾達20多萬人。為何這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能在群眾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威望?為何人民群眾對雷鋒同志有如此之深厚的感情?雷鋒的日記告訴我們了答案。1961年,雷鋒參加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看見有6位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來參加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內心十分羨慕和尊敬。我看到他們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祖母一樣。拉著他們的手,微笑地向她們問好,并把她們一個個送到宿舍,給她們倒茶、打水……雷鋒把人民群眾當“親人”,樸素的道德情感是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情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