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符金冬,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工程系君遠0931班學生,校數控競賽集訓隊的一名成員。2011年9月,剛入校兩年,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首次參加無錫市技能大賽,就被選拔參加了江蘇省職業院校類數控技能大賽,在中職組加工中心團體比賽中,他和同伴默契配合,憑著精湛的技藝獲得一等獎;2012年4月,他入選了省技能集訓隊,同年6月,他在天津舉行的全國職業院校數控技能大賽獲全國第二名,榮獲一等獎;2012年七月,他以無錫市第一名的成績參加江蘇省狀元賽,同年八月,他在蘇州舉行江蘇省狀元賽“姑蘇杯”中獲加工中心(四軸)第一名。
人物故事
多一些冷靜
初見他時,一個害羞靦腆的小男生形象出現在眼前,很難想象這一個瘦弱的身體里居然有那么大的能量,要知道如此令人羨慕的成績是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獲得的。帶著我們的疑問,開始了對他的訪問,我們終于找到了那個能量是如何匯聚如何迸發的緣由了。
有很多人問符金冬,他常勝不敗的原因。他說:“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平時訓練中,教練的付出,領導的關心,后勤保障部門的支持,自己的責任,最后外加比賽時的一些冷靜。”
在符金冬的訓練過程中有著太多太多的感動。
在2011年由于比賽時間的推遲,在學校大部分已經放假的情況下,符金冬留在了學校進行訓練,在車間里沒有空調,不要說人了,就連機床都凍僵了,每天摸著冰冷的機床,符金冬的雙手都好似沒有知覺了,但是符金冬沒有放棄,哪怕是說一句叫苦的話,因為符金冬知道在平時多訓練,到了比賽才能更有把握。
努力拼搏
2012年4月,經歷的一次省賽讓符金冬感觸很深,也讓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可能的危機。“比如,其他學校的裝備在投入上,已經有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我們。要想一直奪冠,就必須在技術上不斷超越對手。競賽地點在天津,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但他認為我們的個別選手敗是敗在了裝備上,技能水平在省里是的相當不錯的,但是其他市的選手,他們不惜花巨資要打倒對手,稍微打聽了一下,最多的代表隊一個比賽選手使用的刀具就價值4萬元。在競賽時充分發揮了他們刀具好的優勢,機動時間縮短了很多。這意味著我們用相同的操作和編程速度,和別人比是肯定來不及的,要想取勝必須要非常清醒,反應非常快。所以這次比賽5個小時的高度緊張是非常痛苦的過程。在天津舉辦的職業院校類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參加教育部舉辦的全國大賽。無論結果如何,我始終相信:愛拼才會贏。”從省賽回來,符金冬如是說。
2012年6月下旬,經過省隊艱苦的集訓,符金冬同教練徐夏民、劉曉明老師一起趕赴天津參加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比賽那天,他和隊友張文邦,左巡準時到達賽場,檢錄、等候、開賽。題目較訓練時有難度,但還算在能力范圍內,努力做應該可以。審題結束,他很快進入安心操作的階段。
每一天的努力
機器不是學校的,但感覺并不陌生,這個系統他已經練習過很久,雖然不能說完全了解,但就像老朋友一樣,喜怒哀樂瞄一眼就知道。當然因為異地有一些小小的不順手,但這對于久經賽場的他已經習以為常了。哪有完美的機器,就是全新的也會有一些小小的不足。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才需要人,高技能的人操作。有時候,符金冬覺得自己就是機器的一部分,只是自己不像機器,自己能調整。有時,他又覺得機器是他的一部分,在賽場上這種感覺尤其突出。他覺得,在比賽中,尤其要注意發揮自己的適應度,讓機器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得心應手地展開。
編程、切削,符金冬有條不紊地展開。調好角度,夾好夾具,對于每個工件的尺寸,他很有把握。嫻熟的動作、從容的態度,也讓工作人員對他刮目相看。
意外不期而來。由于機床保養的不是很好機床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符金冬知道現在不能慌,于是叫來了工作人員。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但總不能解決。符金冬有點著急,競賽有時間限制,眼看寶貴時間大塊大塊流逝,最后將無法完成。最后,在意外上糾纏了近兩個小時時間后,符金冬決定先用其他方法替代,試著完成。憑著精湛的技藝,他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狀態,在剩下的時間里爭分奪秒,比賽結束他剛好完成,但因為中間耗時過多,有些小細節已經顧及不上。
堅持的精髓
在參加江蘇省狀元賽選拔時,他是帶著無錫市第一名的成績來參賽的。可是在賽前訓練的時候,他發現學校沒有發那科四軸的加工中心,也就意味著他要重新訓練,重新開始。所以在進入公共實訓基地之后,他每天堅持做完一套工件,就去找三坐標測量師傅幫忙測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每天不帶問題回去睡覺,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到比賽那天。
在參加狀元賽時,他抽到了一臺性能不好的機器,那臺機器精度不高、剛性也差,帶隊的老師一看他抽到了這臺機器,認為他能進前十就是萬幸中的萬幸了。他也意識到這臺機器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可是既然參加了比賽,就要全力以赴。于是他集中精力,讓自己鎮定下來,憑借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出色的技能水平將出現的危機一一化解。最終,他用自己精湛的技術,憑借自己的畫圖來彌補機器的誤差,從而出色的完成了所有的工序,并以江蘇省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江蘇省技能狀元。
在談到借畫圖來彌補機器的誤差的時候,我們都很驚奇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給我們列出幾個數字,每天訓練12個小時,集訓時間一年時間,每天睡覺時間在六個小時左右,夏天車間溫度在40度以上,這種高強度的重復訓練讓一個成年人都很難受,更不要說喜歡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了。
成功是一個過程
當同學在教室上課的時候,他在車間里;當同學回到宿舍休息的時候,他在車間里;當同學到父母身邊的時候,他在車間里;除了睡覺,他的時間都與機床相伴,對機床又開始的陌生到最后的熟悉,對冰冷的鋼鐵機器由開始的懼怕到最后的喜歡,如同面對自己最熟悉的親人,這樣的一個過程,他不清楚自己流了多少汗水,委屈過,退縮過,淚也流過,可是他堅持下來,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訓練當中,沙漠里都依然會有綠色,那么他的付出必然會培育出累累碩果。
解讀:
“技術是我的支撐,汗水是我的階梯,老師是我的指引。”這是符金冬對自己的總結,正是有這樣的總結,他始終牢記寶劍只有磨礪才能露出鋒芒,人生只有奮斗才會有輝煌,只有奮斗才會在平凡的崗位上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