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在江蘇省首屆技能狀元大賽中,張家港市樂余鎮東沙人、兆豐機械零件廠職員秦鑫榮獲職工組數控車比賽第一名,被授予“江蘇技能狀元”榮譽稱號,享受省勞動模范待遇,并被破格晉升為高級技師,獲得10萬元獎勵。
21歲成為高級技師,90后青年秦鑫的這次成功,耀眼得幾乎有些超乎想象。但對于秦鑫而言,這既不是一次偶然的爆發,也不是一次命運的垂青。因為,他真切地付出過汗水、精力和時間。回顧秦鑫成功的過程,我們可以還原一個堅持目標、堅定信念并踏實前進的90后模范榜樣,并驕傲地宣告他是“港城制造”。
人物故事
賽場:他是速度第一、精度第一
2012年8月27日,是江蘇省首屆技能大賽的決賽日。
參加職工組數控車決賽的秦鑫顯得很亢奮,前一夜他有些失眠,第二天清晨4點半就起了床,洗了個澡,做了點運動,抖擻精神迎接這最后一戰。
比賽從上午7時30分開始,比賽規定時間是5個小時,任務是完成一個直徑80毫米左右,長度160毫米左右的四件套零件裝配。最關鍵的是這次比賽的精度要求相當高——僅為一般可允許誤差范圍的1/10。精度,是比賽的首要評分依據。
數控車職工組一共38個人進入決賽,都是從全省各市近千個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秦鑫是38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但卻是速度最快的一個。5個小時的規定時間內,只有4人完成任務,秦鑫是其中唯一一個提前完成的人,整整提前了半個小時,而且,精度是全組第一。所以,秦鑫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主要是靠個人的努力和臨場的發揮,還有一點點運氣吧。”秦鑫對自己的比賽表現評價非常理性。
但其實,5個小時完成這樣一個實際體積并不大的零件有著外行人難以想象的復雜和難度。“零件加工的工藝分析,這是第一個難點。然后就是加工時刀具的選擇,切削用量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測量、編程、電腦畫圖的操作也很耗時。5個小時的比賽,體力消耗也相當大。”比賽中,秦鑫形容自己“忙得跳上跳下”。
成為江蘇技能狀元后,秦鑫總結的成功經驗只有一條,那就是刻苦。
經歷:淌過汗水、流過血水
“我淌過汗水,流過血水,但我從未放棄過對成功的追求,也從未放棄過技能成才的信心。”秦鑫在一份申請表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參加江蘇省首屆技能大賽時,秦鑫是張家港市職教中心的2012年應屆畢業生,并剛剛進入張家港市兆豐機械零件廠工作。學生時代,秦鑫就參加過各種技能競賽,有過4次省賽經驗,獲得過201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數控車銅牌、2010年第四屆全國數控大賽江蘇省選拔賽第三名、2011年江蘇省技能大賽數控車床二等獎等20多項榮譽。榮譽的背后是競賽培訓的艱辛。
2009年,秦鑫在職教中心就讀的第二年,因為在校表現突出,被挑選參加技能競賽。張家港市職教中心老師高龍軍和丁勝東先后對他進行特別指導,并傾注了極大的心血。這應該就是秦鑫成為江蘇技能狀元的一個起步點。
競賽培訓從此占據了秦鑫所有的課余時間以及相當一部分的課堂時間,秦鑫很少和同學一起出去玩,他沒有雙休,即便是十一長假也只能休息3天。每一個暑假,他還要去工廠實習打工。競賽培訓中,通宵達旦地攻克難題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秦鑫整整三天兩夜沒有睡覺。這次參加江蘇省技能狀元大賽,決賽前,秦鑫在蘇州接受了近一個月的封閉式訓練,每天的訓練時間從早上7時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一日三餐都在數控車上解決。“辛苦是蠻辛苦的,但是不苦我怎么能得第一名呢?”回憶過去,秦鑫感激學校、老師以及單位對他的指導和磨練。
2009年蘇州市的一次技能競賽最讓秦鑫印象深刻。那時秦鑫19歲,第一次參加技能競賽,“因為沒有經驗,操作緊張,比賽進行到一半時我的手被鐵屑割了一個大口子,血流個不停,我就拿了一塊布裹了一下繼續比賽,等比賽結束后,我的眼睛都迷糊了。”那次比賽,秦鑫獲得了三等獎,遺憾沒能進入省賽。
淌過汗水,流過血水,這對秦鑫而言并不是文學修辭,而他的堅持付出基于信念的支撐。
信念:技能成就未來、點亮人生
因為中考僅僅幾分的失利,秦鑫沒有考取高中,轉而進入張家港市職教中心攻讀大專五年制機電一體化專業。
進入職教中心以前,秦鑫的理想其實是考取軍校,成為一名軍人。但是現在,他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成為一名普通的在一線操作的車工或者可以稱為操作工。雖然也許軍裝比他現在的工作服更帥氣,但是秦鑫覺得,現在一樣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技能就是秦鑫最大的價值砝碼。
2009年,19歲的秦鑫在大專第二年就獲得高級技工職稱,成為職教中心最年輕的高級技工。從高級技工升級為高級技師至少需要6年的時間。但僅僅3年之后,秦鑫因為江蘇技能狀元被破格提升為高級技師,又一次創造了一個最年輕的記錄。
在江蘇省首屆技能狀元大賽勝出的那一刻,秦鑫的內心特別的驕傲。“我很開心,一個是為指導老師和爸爸媽媽爭光了,另一個呢,我覺得我向廣大的一線職工和就讀技校的學生證明了藍領不是沒出息的職業。”
成為江蘇技能狀元的秦鑫是同學、老師、同事以及父母的驕傲,更是一個勵志的范本。他的成功在張家港市職教中心形成一股鼓舞的力量,并且再次激起了社會對技能的崇拜。“現在的社會需要藍領,更需要高技術的藍領。我希望我能證明藍領一樣能成為社會的精英。”成為江蘇技能狀元并不是秦鑫的最終目標,“現在我的任務是把我的技術鉆研得更精,爭取成為工程師。”
秦鑫說,他很慶幸自己生長在這樣一個時代,國家重視技能人才,并搭建了從技能走向成功的平臺。
江蘇技能狀元、90后青年秦鑫的成功正是這個時代的價值坐標。
解讀:
這個時代,白領、職業裝、電腦辦公、空調作業這樣一種社會精英形象,在多數人的意識中依然頑固。
每年頭頂酷熱在高考考場外固執守候的家長,都在期待自己的孩子從考場那道門出來后,從此就邁向他們心目中的社會精英行列。他們希望孩子從此不必在悶熱的車間內揮汗如雨,臉上和身上不會沾惹油污或者灰塵……因為汗水和污漬往往顯得工作“不體面”。可當孩子們從千軍萬馬中殺入大學,走出校園,進入職場時,一個關于“可替代性”的問題擺在了面前。他們之中大多數人發現自己不是不可替代的,于是在那有限的白領崗位競爭中,就業繼高考之后成為了敏感話題。
江蘇技能狀元秦鑫的出現是我們對價值觀的一次重新思考。
車工,或者操作工,這就是對秦鑫的稱謂。確實談不上“體面”,可秦鑫成功的事實確實讓人無力反駁。年僅21歲就成為高級技師,享受省勞模待遇,10萬元獎金,這些刺激著我們的神經。
秦鑫參與的這次江蘇省首屆技能狀元大賽是迄今為止我省職業技能大賽中規格最高、范圍最廣、表彰獎勵力度最大的賽事活動,共吸引近5萬人報名。這傳遞的信息十分明確:江蘇省重視技能人才的培育。
秦鑫不是唯一的因為技能成功的典范。在各行各業內,技能人才都是爭相引進和挖角的對象。技能人才拿著高于平均值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年薪,是企業的核心人物。而關鍵在于,他們不可替代,永無失業的可能,即便退休依然是重金聘用的顧問對象。但他們從事的也許就是我們印象中的藍領工作——帶工作帽、穿工作服、揮汗如雨、滿臉塵屑。
那么,今天我們該如何重新定位精英形象?由白領換成藍領?不,這不是我們討論的主題。我們的主題是技能。律師的口才是技能,記者的文筆是技能,裁縫的手藝是技能,鉗工的技術是技能……行行出狀元,評判的標準只能是技能。
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也許這樣說過,不要嫌丟人,學一門手藝,一輩子都用得著,那些看似體面的東西往往轉眼即逝。這句話,正是對技能的真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