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被迫賣掉自己的轎車為員工發工資,到把一手創辦的“大族激光”發展成為代表著國內激光領域最高水平、擁有數百項中國專利和多項美國發明專利、6000多名員工的領軍企業,再到致力于打造激光領域的世界一流企業,高云峰執著前行……
創業艱難百戰多
1967年出生的高云峰,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畢業后,當上了大學教師。業余時間,他會接一些技術類的小項目做。
1995年,他得知一位香港客戶準備向德國訂購激光打標機,馬上與這位客戶聯系,并最終接下了這項業務。他加班加點努力了三個月,終于做完了這筆業務,賺了8萬美元。一年后,這筆錢成了他獨立創業的注冊資本。
那時,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激光技術已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為眾多行業提供了極大的附加值。而我國當時雖說已能生產激光打標機、激光焊接機等設備,但生產后僅僅是放在國家有關部委的陳列室中,并沒有形成產業化。高云峰敏銳地意識到了激光領域里所蘊含的巨大商機,而這次為香港客戶做激光打標機項目的成功,更給了他要將激光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動力。
1996年,高云峰下海后在深圳正式創辦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產品便是激光打標機。激光打標機在工業和生活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從皮鞋、鈕扣上的壓花,到手機、電腦鍵盤上清晰的字體,再到電子元器件上微細的標識,都顯現著激光打標機的神奇。高云峰領著一幫員工頻繁參加行業展會、走訪客戶,逐步推廣他們研制出來的激光打標機。
初創業的高云峰,在當時至少要克服三大困難——
首先是如何讓客戶愿意買激光打標機。1996年,一臺激光打標機售價30萬元,當時絕大部分制造業老板雖然聽說過激光這個名詞,但對激光在生產中的應用幾乎一無所知,更不知道激光設備能給生產帶來什么好處。賣激光打標機,他們要先向客戶們普及激光知識,高云峰和他的同事們為此磨破了嘴皮。
最關鍵的環節是讓客戶免費試用,這一招十分有效。在著名的紐扣之鄉溫州橋頭鎮,當地人以前生產鈕扣時壓花基本上采用機械方式,速度慢而且易產生廢品。高云峰把激光打標機借給他們試用,結果,激光的神奇一下子就把這些工廠主征服了。接下來,大族的激光打標機又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溫州的皮革剪裁、鞋面壓花等領域。高云峰回憶當時的情景得意地說:“哪個小業主眼疾手快先買了我的打標機,他就能產生坐擁印鈔機般的甜蜜感覺……”
如何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是高云峰要克服的第二個困難。那時生產出的激光設備,在質量上是有問題的。當時國內許多研究所、大學也曾把激光設備賣給工廠,都因產品故障率太高而失敗了。大族激光當時的產品質量也高不到哪里去,高云峰就用“最笨”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派了很多工程師住在客戶那里,機器一壞,馬上維修。但高云峰明白,這個辦法當然是不可持續的,不斷提升技術和質量才是終極解決之道。因而,大族激光利用在維修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經驗,不斷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逐漸擁有了多項激光技術國家專利、專有生產技術、軟件著作權美國技術專利,從而使產品的技術先進性越來越好,故障率越來越低,成為了國內領先的激光公司。
資金短缺,是高云峰當時要克服的第三個困難。1997年時,由于資金全部押在了業務拓展上,員工的工資沒了著落,高云峰不得不忍痛把自己的轎車送到當鋪換來現金以解燃眉之急。
高歌猛進后卻陷入國際化與多元化迷局進入1998年,由于市場啟動較快,大族激光攤子大了,資金顯得更加捉禁見肘。為了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高云峰找到了當時深圳惟一的風險投資公司——深圳高新投,希望引入資金。在經過廣泛的市場考察后,高新投認定激光裝備行業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投入400萬元控股了大族激光。這筆資金對大族激光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到2000年9月,大族激光的凈資產便從兩年前的860萬元提高到了3400萬元。2001年4月,度過難關的高云峰以2400萬元回購了高新投的全部股份,重掌控股權。
2001年下半年,高云峰開始了第二輪融資,紅塔集團、招商局集團、華菱管線、東盛創業等大型國有企業先后投入資金,大族激光有了更強的實力進行市場擴張。此后的兩三年內,大族激光占據了國內激光打標機市場70%以上的份額,成為世界知名的激光打標系統集成商和激光器生產商,員工數量超過1200人。
2004年6月,大族激光成為登陸深圳中小企業板的首批企業。當時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共有8家,被稱為“中小板老八股”,其中最耀眼的就是大族激光,是高云峰。上市當天,大族激光的漲幅奪冠,超過400%。而高云峰則在一夜之間登上國內富豪榜,個人財富超過了20億元。
上市募集到了充裕資金,大族激光步入了迅猛發展期:2005年公司營業收入.5 56億元,凈利潤超過6000萬元;2006年激光打標機世界銷量第一,激光鉆孔機世界銷量第二,成為亞洲激光裝備領域的龍頭;2007年公司營業收入接近15億元,凈利潤則達到1.68億……大族激光的業績越來越漂亮,上市時承諾的高成長性不斷兌現。
作為企業創始人和領軍人,高云峰風光無限,“多元化擴張,國際化發展”成為了他的戰略選項。可這樣的戰略中潛藏著風險,正春風得意的他顯然并不愿意多加考慮。
國際化發展方面,高云峰跟公司高管研究了具體實施戰略。第一個思路,是在海外設立辦事處,建立全球營銷網絡。較短的時間內,遍布巴西、阿根廷、菲律賓等數十個國家的辦事處相繼設立。為此,高云峰本人甚至長駐國外好幾年。但這個方法并沒有給大族激光帶來業績的提升,反而虧損相繼在駐各國辦事處出現了。
高云峰開始了第二輪嘗試,即與代理商合作。為了培訓代理商,大族激光做了大量類似科普的工作,可意外的是,學會了技術的代理商拋開大族激光,自己做起了制造商。無奈之下,高云峰又開始第三輪嘗試,即國際收購,并先后投資入股了意大利的普瑞瑪公司等,但其結果與當初的設想也出入頗大……
多元化方面,大族激光不斷設立子公司,涉足房地產、創投、醫療等不同行業。2008年時,大族激光擁有了29家控股子公司。但正如在國際化方面折戟一樣,多元化同樣沒能給大族激光帶來希望,反而由于經營范圍過寬,戰線拉得太長,導致了管理變亂,效率變低……
2008年時,國際化與多元化均出師不利的大族激光,進入了彷徨期。一走上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正確道路
屋漏偏逢連陰雨,就在這個時候,國際金融危機來襲。
2008年下半年,裁員的陰影籠罩了大族激光。
2009年,則是大族激光最艱險的一年。這一年,公司的主營產品激光標記設備、激光焊接設備銷售雙雙大幅下滑,公司全年盈利才302萬。股價方面,從上市到2009年,大族激光的股價在5年時間里只漲了70%。而同為中小板元老股的蘇寧電器的股價漲幅是大族激光的22倍。
痛定思痛,高云峰快速收縮和中止國際化與多元化布局:國際化方面,裁撤駐各國辦事處,只保留少量狀況較好的海外辦事處;多元化方面,于2009年果斷轉讓了大族醫療98.82%的股權,并逐步將與主營業務不相關的投資全部轉讓掉。
他選擇的新戰略,則是重回賴以起家的“專業專注”軌道,清晰明確地規劃出發展方向:“三條產品線,三條行業線”。三條產品線是指三種激光通用設備,即激光標記設備、激光焊接設備、激光切割設備,這是大族激光一直以來的主營業務產品;三條行業線是指LED、太陽能及PCB(印刷電路板)三個行業,大族激光給這三個行業的企業做相關激光設備制造。高云峰采用了客戶緊密型策略,鼓勵銷售部門的總經理直接出去和這三個行業的主要公司交朋友,“總經理對總經理直接簽單”。
“三條產品線,三條行業線”戰略讓大族激光迅速恢復了元氣,其2010年的全年利潤較2009年上漲了100倍,2011年的利潤又比2010年上漲了近1倍。
進入2014年,國內排名前500位的中國工業企業,從海爾家電到青島啤酒,從紅塔香煙到五糧液酒,從椰樹椰汁到華為、中興的通信設備,幾乎無一例外地都采用了大族的激光設備,甚至連陽澄湖大閘蟹也要用100多臺大族激光打標機為大閘蟹進行激光防偽和身份識別。高云峰領軍的大族激光,已是亞洲排名第一、世界知名的激光設備制造商,并正走在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道路上。
從被迫賣掉自己的轎車為員工發工資,到成為激光設備制造的亞洲第一,高云峰走過的路讓人難以忘懷。而他在接受采訪時表達的一些理念和觀點,則更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從公司成立到現在,我從不讓一個親朋好友進公司工作”;“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生死關頭,隨便有一個過不去,這個企業可能就消失了”;“沒有創新是不可能創業的,當然這不光是指技術上的創新,還有商業模式、服務方式等各方面的創新”;“如果不能為客戶提供新價值,市場是不需要你的”;“信念支撐生命,嘗試挖掘自已的潛力最重要”;“住大房子、吃好菜,都是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