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出身于美國艾阿華貧窮農家的辛普洛特·加龍省,早年靠養豬勉強維持生計。后來,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偶然得知前方的作戰部隊急需大量脫水蔬菜,于是連忙貸款買下了當時美國最大的兩家蔬菜脫水工廠,專門加工脫水蔬菜供應前方需求。兩年后,紐約一位化學家研制出了冷凍的炸馬鈴薯條。當時市場普遍并不看好,但辛普洛特·加龍省覺得這是一種很有潛力的軍需產品,連忙合作大量生產,一推出后竟然大受歡迎,讓他大賺了一筆。
而在制作炸馬鈴薯條的過程中,辛普洛特·加龍省又發現每顆馬鈴薯大約只能利用一半,剩余部分都被當成廢料扔掉了!他覺得很浪費,幾經思考之后,他將這些剩余的馬鈴薯皮拌入谷物中,作為飼料喂養軍馬一前線的15萬匹軍馬都是如此被喂飽的。
之后,辛普洛特·加龍省又開始思考怎樣讓馬鈴薯發揮更多的剩余價值。他想到前方的車輛眾多,若是完全靠汽油供給,難免會有短缺的情況發生,于是他開始再用馬鈴薯廢料發酵生產酒精,添加入汽油后提供軍方使用,又因此獲得了一筆財富。同時,他還將馬鈴薯加工過程中的廢水拿來灌溉農田,將喂養戰馬所產生的馬糞搜集起來,作為沼氣發電的原料……他不但為自己獲得了六億美元的利潤,更獲得了美國政府頒贈勛章獎勵。有人問他成功之道,他說:“我一直遵循兩條簡單又明確的原則做事:一是從大處著想,二是絕不浪費。”
常說美國能贏得兩次大戰,靠的是整體國力與后勤,但若是沒如此精打細算,又怎能將資源作如此有效的利用?在現今資源短缺及講求環保的年代,若能好好利用,每一項資源都能或為“綠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