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結構要求課程選擇應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一定空間。在病原微生物教學中依據現有的校情、地方特色及學生的個性差異,開發病原微生物學校本課程,進行地方性課程建設,能使學校的課程體系真正適合學校中每個學生發展的差異和特異要求。
關鍵詞 病原微生物學 校本課程 課程評價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結構要求課程選擇應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一個空間。校本課程、地方課程的開設就是根據學生的需求開發,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掌握的動態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個性張揚的外部環境,學生可以對自己想學的內容作一個系統安排,根據自己將來的需求及興趣愛好,選擇個性化課程。病原微生物學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開發出適合本校、本地區實際情況和發展狀況,能夠彌補現行病原微生物學教材的不足,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培養學生探究與創新精神的病原微生物學校本課程顯得尤為重要。
一、校本課程的涵義
校本課程亦稱“ 學校本位課程” ,也就是指以學校為基礎開發的課程,學校是校本課程的立足基點,其中,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活動是構建校本課程的核心。具體地說,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保證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實施和基本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素質發展的基本要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學校和當地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國家課程滿足學生一般的基本的發展需要,那么,校本課程就應該突破這種一般性,充分照顧到本校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追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校本課程不會沖擊國家課程。相反,校本課程的開發本質的對地方課程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是課程管理三級體制的體現。校本課程的開發不是對病原微生物學知識等內容的排斥和對立,不會顛倒原有的知識理論體系,而是使各種知識發揮互補共進的作用,使只是的智能價值和情感價值都得到更好的發揮。
二、校本課程的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一詞最初是由富魯馬克(A.M.Furumark)和麥克墨倫(I.McMullen)等人于1973年7日在英國召開的國際課程研討會上提出并加以闡述的,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采用這種課程開發模式的國家日益增多,但是對其概念的理解卻不盡相同。我對校本課程開發是這樣理解的: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在國家課程計劃規定的范圍內,以學校為課程開發的場所,依據學校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學生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課程資源,由學校教師獨立或與校外團體、個人合作進行的,旨在滿足學生的獨立性和差異性,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課程開發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是:學校有條件的自主決策;教師參與課程設計;倡導旨在問題解決的合作、探究與共享的開發策略。
三、課程的開發過程
病原微生物學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長期醞釀、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計劃性與階段性相結合。它往往需要在頭腦中反復思考、反復論證,不斷完善,而且還需要領導、老師、學生、課程專家及社區人士的共同參與實施與評估,不應當也不可能局限于教師本位的開發。病原微生物學校本課程及開發的一般過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學校辦學特色定位、教育哲學分析;情境包括校內和校外兩部分因素分析;分析資源和限制;制定具體目標與方案;確定樣本課程開發的范圍和內容;分配資源人員、設備與時間;實施、評價與修訂。在具體開發過程中,有些步驟有時需要重復、循環,再組合,有些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修正。在開發過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草率行事。
四、課程的評價
病原微生物學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評價與課程開發和實踐能否取得統一。要改變傳統的以書面考試成績為依據的評價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客觀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病原微生物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注重學生在病原微生物學科學的探索和研究的每一步發展情況,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僅是看實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3]。要采用多種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對學生的探索研究過程的不同情況進行考察和評價,要盡可能地覆蓋學生探究學習取得的不同成功或發展情況,從而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這樣的評價方式能激勵學生在學習中的每一步成功,激勵學生在學習中勇于探索、勇于創新。所以,建立一個過程式的、多元化、多視角的綜合評價體系、提倡用“檔案夾”的形式記錄和評價學生的發展,對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五、小結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進行校本化改造,才能使學校的病原微生物學課程體系真正適合學校中每個學生發展的差異和特異要求。病原微生物學老師要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必須改變觀念。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互補共進的觀念、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等觀念的確立,能使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杜平羽.生物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J].理化生教學與研究,2009,18:159-160.
[2]楊會濤.初中生物學校本課程開發初探[J].理科教學探索,2007,09:54-55.
[3]熊兆鵬.高中生物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J].教海泛舟,2010,1、2:90-91.
(作者單位:駐馬店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