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如何開始跟孩子談錢?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你肯定知道要有意識地讓孩子開始簡單識字,背誦詩歌,認識英文字母,做簡單加法。對了,就從這里開始:讓孩子數(shù)錢,用真錢做簡單加法。去銀行換一些一元的新硬幣,然后在地毯上與孩子一起擺著玩,一邊玩一邊數(shù)數(shù),通過實物加減法讓孩子開始認錢,知道錢是可以用來加加減減的,然后再開始跟孩子玩簡單的買賣游戲,讓孩子了解錢的作用。這時候的晚間故事,就可以是:“小熊幫斑馬叔叔打掃衛(wèi)生,賺了2元錢,媽媽說他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于是他用1元錢買了一塊蜂蜜糖,回家后,他把另外1元錢放進了存錢罐,想攢起來,因為等攢到10元錢的時候,他就可以買一個漂亮的皮球了。”讓孩子了解到靠自己的勞動可以賺錢,有了錢之后,錢可以用來買東西,也可以存起來……
談錢,最關鍵
要讓孩子懂什么?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跟孩子談錢,能讓孩子收獲的內容不一樣。孩子兩歲半時,跟孩子談錢,是讓他先從實物上認識錢,知道錢可以用來買東西,建立算術和錢之間的關系,不要小看十以內的買賣游戲,它可以為孩子將來數(shù)學思維的形成打下扎實的基礎。當孩子三歲左右,我們要告訴孩子不同數(shù)量的錢可以買不同的東西,錢是需要好好保管的。孩子五歲左右時,我們要告訴孩子錢是需要通過勞動和智慧賺取的,小孩子表現(xiàn)好也可以得到物質獎勵,這些物質獎勵就是父母或老師拿錢買到的。這時候,要開始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了,要讓孩子懂得錢與生活的關系,養(yǎng)成正確的消費觀:比如量入而出、購買非日常必需品要有計劃有控制、財富是需要積累的、要有儲蓄的概念。這個階段一定要逐漸幫助孩子不斷增長財商,讓孩子嘗試著自己當家,給孩子充分提供跟錢和財富有關的各種社會實踐。從和孩子談錢開始,我們就要明確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樹立屬于他自己的正確的、積極的金錢觀。
什么是積極的金錢觀?
對于孩子來說,僅僅擁有正確的金錢觀還不夠,還要擁有積極的金錢觀,因為無論是整天忙于工作賺錢的父母,還是越富越摳門的財富人群,大多數(shù)孩子接觸到的成人的財富觀,都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負面因素。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引導孩子不斷提升財商,做自己人生的財富的料理大師,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引導孩子讓他認識到金錢不是萬能的,不必把錢財看得過于重要。我們要教孩子“只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仆”,過簡單生活,不奢靡浪費,錢不在多,知足常樂;告訴孩子人活著除了賺錢、花錢,還有更多的樂趣,比如讀書、聽音樂、看電影、享受烹飪和品嘗美食的過程、彈琴、跳舞等文學藝術體驗。錢沒了可以再賺,但如果良心和信譽沒了,就無法立足。金錢總是跟你的付出相關,目前社會發(fā)展趨勢是,智慧結晶比體力付出得到的財富回報更多,所以說知識和能力決定財富。
屬于他自己的金錢觀,意味著什么?
很多媽媽嘮嘮叨叨,孩子越大,越覺得孩子不聽話,尤其是在花錢方面。希望孩子什么都順從自己,其實這樣并不好。因為孩子所有對金錢的體驗都是一個過程,不能以年齡作為衡量孩子財商成熟度的唯一標準。在孩子還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金錢觀之前,他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摸索,只有放開孩子的手腳和心靈,讓他自己去想去做,在不斷的小錯誤中修正自己,才能真正建立起屬于他自己的金錢觀。但凡這個時期媽媽們介入過多,孩子很可能就會順水推舟地依照媽媽的意愿行事,這樣反而無法鍛煉孩子自己獨立思考、選擇、解決錢財問題的能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屬于孩子自己的金錢觀意味著在您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對金錢和財富有著自己獨特的積極看法,并且擅于運用他自己的智慧,結合他所處時代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財富積累及合理的消費規(guī)劃。
10 種讓孩子受益終身的財商好思維
告訴他,錢并不是萬能的
孩子的金錢觀和世界觀是互相影響的。從開始就告訴他,錢雖然可以買到玩具買到零食,但是有一些東西是買不來的,比如親情和友情,信任和善良。要讓孩子明白,在自身欲望與責任面前,永遠是責任第一,欲望第二,錢并不能解決一切煩惱。如果他真能把這種思維變成自己的行事原則,那他一定是一個懂得理財重要性的人,而且你永遠都不必擔心將來孩子會學壞。
不要把扣發(fā)零用錢作為懲罰
零用錢給了孩子發(fā)展財經(jīng)方面責任感的機會。父母應該定下零用錢的數(shù)額,給付的時間和孩子為獲得零用錢應做的事。父母還得訂下每隔多久才能討論增加零用錢的規(guī)矩,讓孩子明了,有了零用錢以后哪些開支父母將不再提供。就像一個有責任感的雇主對待雇員那樣,零用錢必須準時支付,但是要拒絕任何預支的請求,也不要把扣發(fā)零用錢作為懲罰。
嘗試讓他當家吧
四歲開始,就可以讓孩子自己有一個小賬本,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六歲的時候,孩子應該可以自己規(guī)劃自己的零花錢。七歲左右可以嘗試著讓孩子自己當家。讓孩子明白,生活中哪些錢是一定要花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
從和金錢有關的故事入手
可以給孩子講諸如《金錢島》《所羅門王的寶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等故事激發(fā)寶寶對金錢的興趣;也可以通過《蘇秦列傳》等故事告訴孩子金錢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世間的人情冷暖;還可以講述寶寶身邊的故事,不失時機地對寶寶進行金錢教育。
讓他管好自己的小金庫
讓孩子建立自己的小金庫,每次爸媽給的零花錢、老人給的壓歲錢都記錄在入賬欄,所有花費都記在出賬欄,自己做加減法,像玩游戲一樣,讓孩子看看自己怎樣規(guī)劃,才能讓小金庫不至于虧空。
有些財富是看不到的,比如知識
告訴孩子他自己也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擅于投資,可以將來收獲更多。而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的學習。讓他明白,知識和智慧也是無形的財富,是金錢購買不到的。這樣的思維養(yǎng)成會伴隨他的一生,在物質和精神上都能收獲頗豐。
要培養(yǎng)孩子儲蓄記賬的習慣
明確告訴他,零用錢絕不會預支,所以他必須對自己的月度消費進行規(guī)劃。只有孩子學會了儲蓄,他才會有節(jié)約的意識。看著存折上數(shù)字的增加,孩子會有成就感。儲蓄記賬看似瑣碎,但是卻可以培養(yǎng)他的金錢意識和對抽象思維的理解能力,也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
把錢擬人化,尊重它才能獲得它
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都不要浪費錢財。錢是我們的朋友,只有尊重它才能獲得它。告訴他,無論家境如何都需要勤奮節(jié)儉。讓他從生活中隨手關燈這樣的小事做起,不鋪張浪費,懂得善待錢這樣才能和錢一輩子做朋友。
適當讓他感到缺錢的痛苦
太多的“啃老族”就是因為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大多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很容易就會形成依賴心理。讓孩子獨立自主的最好辦法是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當家,如果零用錢提前用完,一定不能心軟,要讓他品嘗到缺錢的痛苦,這樣才能開始真正獨立。
從小拒絕投機心態(tài)
在給孩子講那些不要貪小便宜以免吃大虧、防止上當受騙的故事時,順便再多給孩子講一句:永遠要腳踏實地,不要有投機心態(tài)。當然,這首先得從父母做起,如果你當著孩子的面每天買彩票,為了大減價經(jīng)常買些不實用的東西回家,卻要讓孩子學會拒絕誘惑,實在挺難的。
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財商的好時機
媽媽,我想吃棒棒糖
寶寶知道棒棒糖多少錢一支嗎?
對了!寶寶真細心,媽媽給寶寶多買一支棒棒糖,作為獎勵!
那今天去超市的時候,咱們看看棒棒糖的價簽,價簽上寫著價錢呢!
(買完棒棒糖,再帶寶寶去買餅干,讓寶寶自己算算,一盒餅干可以買幾個棒棒糖。)
媽媽,我的橡皮丟了
寶寶明天上學還要用吧?那媽媽現(xiàn)在去商店再給寶寶買一塊新的橡皮吧?
寶寶要跟媽媽一起去嗎?但如果寶寶和媽媽一起去買橡皮,寶寶就耽誤了寫作業(yè)的時間了,晚飯前完不成作業(yè),就不能看電視了。所以寶寶現(xiàn)在了解了吧?買東西不僅僅要花錢,還要花時間。
媽媽,能給我10元錢嗎?
你想用這10元錢做什么用呢?在申請媽媽的贊助之前,如果你能告訴媽媽為什么要贊助你,媽媽就會更加心甘情愿地給你錢,如果你想從別人那里獲得,首先要想想,你的索取能給別人帶來哪些好處呀?
媽媽,我們能每天都住豪華酒店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夢想,就好好努力吧。現(xiàn)在努力學習,以后就可以實現(xiàn)每天住豪華酒店的夢想了。豪華酒店是一種享受,享受就像人生中的蜜糖,每個人都愛吃,但吃多了對身體卻沒好處。而且如果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每天都是蜜糖,他就會覺得蜜糖沒什么意思,也不會珍惜。所以,在得到蜜糖之前吃些苦,通過努力得到的果實,你會覺得更甜美,奮斗的過程也會讓你感覺很有意思,每天都有目標,特別充實!
媽媽,我可以把我的玩具都送人,然后你再給我買新的嗎?
買新的玩具需要錢,媽媽要等賺到錢,才能去花錢買新玩具。你看到這堆蘋果了嗎?數(shù)一數(shù),是可以知道有幾個的。媽媽每個月就賺這么多錢,是有數(shù)的,如果用一個蘋果去買了玩具,那么可以帶寶寶去游樂園的錢就沒有了。如果你愿意少去游樂園玩的話,那么我們可以買新玩具。
媽媽,為什么我們不坐飛機頭等艙?
頭等艙的機票很貴,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經(jīng)濟艙的票價更實惠,我們就屬于大多數(shù)人。你看頭等艙的座位數(shù)量比經(jīng)濟艙的座位要少很多,是不是???就像在你們班里學習特別好的就是那幾個前五名的孩子一樣,在大人的世界里,能坐頭等艙的也只是少數(shù)人。另外,也并不是坐在經(jīng)濟艙的人都買不起頭等艙,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也有人會把買頭等艙機票的錢省下來去做他認為更有意義的事。
他們都怎么和孩子開口談錢?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所說:“如果父母不愿意在晚餐時與孩子談論金錢話題,那么孩子長大后,絕對不會明白如何管理金錢?!痹谶@個星球上,不同國家的父母和孩子談錢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德國人這么干:用童話打開理財之門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這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在樹立金錢觀念外,還會學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日本人這么干:從小學習管好壓歲錢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日本孩子的壓歲錢是主要的零花錢來源,通過對自己壓歲錢的管理和統(tǒng)籌,孩子被迫學會節(jié)約和克制消費欲望。
美國人這么干:玩具買賣學習管理錢財
在子女理財教育方面,美國父母對于兒童理財教育的要求是:3歲能辨認硬幣和紙幣,6歲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他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美國小孩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