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陣子一時心血來潮和朋友搞了個“親子烘焙”活動,一到周末便會帶著幾個孩子和家長一起做餅干、蛋糕。有趣的是,雖然小朋友和家長們都很開心地學會了做餅干,但我估計他們從此再難得做餅干,也一定會更少吃餅干了——在動手做餅干之前,我會把做餅干需要的材料比例和做法先講解給家長,每次當我告訴他們基礎餅干的配方比例大致是500克面粉、250克黃油、135克白糖和2個雞蛋時,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發出驚呼:“天啊,做餅干要用這么多糖、這么多黃油啊!”然后便會堅定地表示:“以后再也不給孩子吃餅干了。”
而之前,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當孩子餓的時候隨手塞給孩子的兩三塊小餅干竟然會有如此高的卡路里,其實還真不如給他們半片全麥吐司面包或1個小蘋果、1塊烤紅薯更能充饑又更健康呢。
你知道嗎?不止是餅干,有太多食物都會讓你驚訝!
比如,看著沒有那么濃油赤醬的清燉獅子頭,其實卻混了太多肥肉才能有香而嫩的口感;而用蛋黃醬調味的金槍魚沙拉真不是你以為的低熱食品,金槍魚確實低脂、低熱,可蛋黃醬的主要成分就是油脂;全素的烤麩也是相當高熱量,如果烤麩事先不用油炸、烹飪的時候不放足糖,味道一定不好;還有傳統的酸梅湯,我們覺得是天然清火的健康飲料,自家熬制更是都用烏梅、山楂、冰糖等真材實料,但你熬的時候看看要放進多少冰糖才能喝出酸梅湯那酸中有甜的滋味,使用的糖量一定讓你嘖嘖咋舌,從此肯定不會再把酸梅湯當成孩子的日常消暑飲料。包括我自己,我第一次做糖醋小排時也可以用震驚來形容——一盤糖醋小排用了拳頭大小的一大塊冰糖又加了3勺低熱的木糖醇才烹出了尚可的味道,這使得糖醋小排再不是我家餐桌上的家常菜,去餐廳也很少再點這菜了。
但你若沒有烹飪這些食物的體驗,幾乎不會對它們有所戒備,于是在不經意中會攝取太多油脂和糖分。親身烹飪,則會讓你對食物了如指掌,對營養更加敏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什么比母親自己下廚做飯能更有效地管理孩子的飲食健康。
而其實,在這下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也是一種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如同和他一起讀書、嘗他愛吃的食物、看動畫片、玩沙子、游泳、爬山那樣,既有趣、重要,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