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居民對于城市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伴隨著近期各大城市頻頻出現的“霧霾”。人們迫切地要求創建“綠色城市”、“生態城市”。本文就城市規劃中的綠地系統規劃問題進行了探討,首先介紹了綠地系統及其類型,然后分析了當前我國城市規劃綠地系統規劃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最后就綠地系統規劃的方法提出了一點建議。
關鍵詞:城市規劃;綠地系統規劃;規劃方法
綠地在生態環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應當充分地考慮到綠地系統的作用。一個城市在綠地系統中的水平,決定著整個城市的文化品味和規劃水平,直接體現著一個城市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下面先分析一下城市規劃中的綠地系統。
1 城市規劃中的綠地系統簡介
綠地系統在城市規劃中屬于生態環境的主要部分,倡導體現自然,接近自然。它不僅僅指的是增加城市的綠地面積,而是應當將綠化、建筑以及人的活動當做一個綜合體來考慮,讓草坪、樹林、天空、水面、建筑、廣場和人融成一個整體,讓城市充滿詩意、充滿靜謐的韻味。城市規劃中的綠地系統從真正意義上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綠地系統主要包括七個部分,即公共綠地、居住綠地、道路綠化、防護綠地、單位附屬綠地、生產綠地和風景林地。公共綠地是指的是對公眾開放、相對集中獨立、具有游憩作用的綠地。居住綠地和單位附屬綠地同屬于庭院綠地,指的是城市里分散附屬于居住區、私人住宅以及各單位庭院,以美化和改善建筑設施環境為目標的,半公開或不公開性的綠地。防護綠地指的是以改善城市的衛生條件、自然條件及防災避難為功能的綠地。生產綠地主要包括農地和林地,指的是以第一產業的經濟形式存在的,在城市范疇內的綠地。風景林地指的是城市范圍里,面積比較大的名勝、濕地、森林、風景林地、自然山水等為主的綠地,適時對公眾開放,可供游覽休憩。一般來說,城市將風景林地設為風景區或自然保護區等。
2 城市規劃中的綠地系統規劃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隨著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綠地系統的重視,目前,多數城市已經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加入了綠地系統的規劃,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北京形成了綠地系統的總體規劃和第二道綠化隔離帶的規劃,在上海沿中心城外環的外側規劃了500m的綠化隔離帶,總面積達7241hm2。顯然我國不同規模的城市已經紛紛按照自己城市的發展特點,進行了不同層次的深度的規劃改革,城市規劃中的綠地系統規劃也已經融入了城市的總體規劃中,而且在實踐中,也達到了良好的環境效果。這說明,我國在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中的觀念正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綠地概念和布局模式也在逐步完善,這都為大規模城市規劃中的綠地系統規劃提供了可能性。
雖然我國在綠地規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仍有許多的城市缺乏綠地系統規劃的內容,而且在進行綠地系統規劃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在進行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出現了規劃的內容不完整的問題。由于在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缺乏前瞻性,導致在規劃實施的時候,出現了規劃的內容相對的不完整。比如寧波在進行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綠地系統的范圍只在中心城的范圍,這就導致了在非城市的規劃區中,缺乏綠地系統。
(2)在進行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出現了規劃布局不合理的問題。比如在上海市,隨著城市化的加劇,單一環狀的綠地結構已經不再適合當地發展的趨勢,而是應當加大放射狀楔形綠地的建設。
(3)在進行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存在著規劃對象不明確的問題。由于在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缺乏明確的定義與規劃要求,這就導致了規劃的時候經常有“生態保護帶”以及“限建區”等詞語,這類詞語的內容和具體的用地沒有很強的關聯性,導致在進行綠地建設上的隨意性非常的大,沒有明確的導向。
3 城市規劃中的綠地系統規劃的方法
針對綠地系統規劃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在參考相關文獻和結合個人經驗的基礎上,可以從綠地系統規劃的理論基礎以及綠地系統規劃的原則、布局和結構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完善。
(1)強化綠地系統規劃的理論基礎。綠地系統規劃涉及到城市規劃理論、景觀生態學理論、游憩行為理論、環境規劃學理論、系統論、植物群落學等理論。在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應當充分地考慮到這些理論,結合這些理論在城市綠地系統建設中的要求,融會貫通到實際的規劃中,形成比較全面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內容和工作程序。在進行城市規劃區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也應當結合這些理論來進行。
(2)從綠地系統規劃的原則、布局和結構等方面來完善。一方面,從綠地系統規劃的原則方面來看,應當遵循由整體性原則、結構性原則、層次性原則所組成的系統性原則。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將綠地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從結構和層次兩個方面,進行全面的綠地系統的規劃。此外還應當遵循生態優先原則的原則,在進行規劃的時候,充分地考慮自然過程,在土地生態適宜性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規劃,進而從根本上尊重自然,將生態優先原則切實可行地落實到具體規劃中。另一方面,從綠地系統規劃的布局方面來看,應當控制好建設綠地在布局上的要求,掌握好游憩活動綠地在布局上的要求,了解生態保護綠地在布局中的要求。通過在充分地了解綠地系統規劃布局要求上,實現綠地系統的比例合理,均衡分布。此外,從綠地系統規劃的結構模式來看,綠地系統規劃區的結構主要包括建設綠地、生態保護綠地以及游憩活動綠地。從用地規模存在的形式角度來分析,這些綠地構成了城市綠地中的“點”和“線”,規模不同的“點”由“線”連接在了一起。因此,在綠地系統的結構模式中應當充分重視綠地系統中的點、線、面的結合。
4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介紹了綠地系統及其類型,然后分析了當前我國在城市規劃的綠地系統規劃的現狀,最后就綠地系統規劃的方法提出了一點建議。通過分析,在進行具體的綠地系統的規劃的時候,應當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掌握綠地系統規劃的原則,從布局和結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科學合理的規劃,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參考文獻
[1]高鳳娟,袁留斌.淺談居住區綠地系統植物配置與設計——以合肥新華學府花園小區(東區)為例[J].上海蔬菜,2012(03).
[2]李鋒,王如松.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評價、規劃與預測研究——以揚州市為例[J].生態學報,2013(09).
[3]韓曉莉,宋功明,王軍.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規劃方法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2).
[4]王朝暉.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的決定因素——公園綠地系統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統一協調[J].中國建設信息,2013(05).
[5]張揚漢,曹浩良,鄭祿紅.綠道景觀設計方案評價與優化研究——以漳州市綠道景觀設計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