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村經濟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實現農村地區規劃也成為了當前發展農村經濟的首要任務。特色產業的發展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將發展特色產業與農村規劃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實現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本文以遵義縣山盆鎮落爐村為例,對于發展特色產業與農村規劃的相關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特色產業;農村經濟;農村規劃;農業經濟
中西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薄弱地區,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對于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在不斷的增加,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機遇與空間。遵義縣三盆鎮落爐村位于遵義、仁懷、桐梓三縣(市)交界處,距遵義城區80km;距桐梓縣城52km,處于良好的城市經濟輻射范圍內。地域面積3.7km2,有效耕地面積1100畝,人口3094人,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勞動力富余村。因此在村莊規劃中要注意保護耕地,節約土地,走土地集約化利用之路。
1 落爐村發展特色產業的內涵與特征
產業是我們對于某些具有相同屬性特征的行業進行的總稱,而特色產業的形成,則是根據一種具有特色的產品所形成的一系列的由生產制造到銷售服務的群體所組成的產業鏈,以此實現銷售或者服務的全面升華。通常情況下,特色產業的形成要以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特色為基礎,從實際情況出發,對相同或者相似的行業進行屬性劃分,才有助于形成特色產業。落爐村的特色產業有著自身的產業屬性,其特色體現在獨特的產品與服務的制作過程以及使用價值方面。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能夠創造特色產品或者是提供特色服務就可以稱之為特色產業。特色產業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生產規模基礎,而且在當地的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較大的比例,擁有較多專業的生產人員、技術以及設備,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為特色產業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基礎,促進特色產業的形成與發展。特色產業的基本特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地域性。地域性是特色產業發展的空間特征。①特色產業的形成必須要以當地的經濟為基礎,如果沒有當地的地域性特征,那就不能稱之為特色產業,也就失去了特色產業存在的基礎。②特色產業的形成需要具有獨特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這也需要當地的經濟做支撐,同時這些特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也必須要依托于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歷史傳統才得以形成和傳承。
(2)優勢性。落爐村以其自身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特點并利用其區域優勢,早在1998年前就與重慶茶商合作投資數百萬元修建了7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廠,建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茉莉花廣場,有40%的農戶與其簽訂協議。種植茉莉并加工生產茉莉花茶。在2000年該茶成為遵義會議會茶,為其發生特色產業鑒定了基礎。
(3)市場份額大。競爭力是產業市場發展的必要支撐,也是其獲得相應資源支配的能力,競爭力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對生產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效率方面,同時也體現在市場產品的占有額方面。特色產品本身就是特色產業競爭力的體現,也是確保特色產業能夠在其他地區和行業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2 山盆鎮落爐村特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村莊規劃執行的力度不夠
作為村的規劃,落爐村在全縣是走在前位的,在2002年已完成村的規劃并通過村委會討論后,由山盆鎮政府牽頭市縣專家論證通過,該規劃從實際出發,從規模化種植茉莉到規模化生產都提出了好的指導性意見。由于管理的力度不夠,在加上領導的長官意識造成規劃執行的偏差,到今天還未形成規模化的種植與生產。
2.2 生產技術落后
受到長期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影響,落爐村當地的教育水平也較低,這使得當地的人才培養、生產技術發展等戰略受到嚴重影響,很多規模小、成本高的產業都由于薄弱的資金和技術基礎而不得不面臨倒閉的形勢。加之國家在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方面的資金投入有限,使得當地的圖特色產業發展長期受到制約。
3 特色產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助于促進當地特色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根據遵義縣當前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水平來看,最大限度的增加經濟總量是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科學規劃的基礎,也是促進當地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從特色產業與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二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發展特色產業有助于促進當地經濟競爭力的增強。市場競爭力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在提高遵義縣市場競爭力方面必須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一方面是發揮比較優勢,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則是提高對資源的使用效率。落爐村的市場競爭力主要是通過其資源的利用效率來體現,如何讓全村農戶都來種植茉莉花,擴大其種植面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要依靠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將其轉化為當地的產業優勢,形成具有特色的市場特色,才能促進其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而這種競爭力也必須要以特色產業為依托,才能充分體現。
(2)促進經濟總量的增長。通過經濟質量的提升促進落爐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是實現產業優化與空間優化的基礎,產業優化是經濟優化的空間投影。長期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受到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的影響,一直存在著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地區優勢沒有獲得充分發揮,特色產業沒有獲得全面發展。因此要促進落爐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就必須要實現經濟總量的增強,才能實現最佳效益,以此促進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
(3)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落爐村與當地的大學和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進行茉莉花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開發,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與此同時,大量的引入外次促進茉莉花生產和加工工藝的改進,持續提高茉莉花茶的產品質量,促進茉莉花茶產業的持續發展。特色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地區企業間的密切聯系,有助于促進企業向著良性發展的軌道運行,從而確保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從而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 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村科學規劃的策略
4.1 優化用地結構,增強其吸引力
針對落爐村人多地少的特殊情況,除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吸引更多的農民通過用地功能置換來增加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外,還要著力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完善村莊的各項配套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集中建設居住組團和鄉鎮企業組團,促進鄉鎮企業向鄉鎮企業組團集中,實現土地集約使用,從而實現更全面、更經濟地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
4.2 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充分挖掘土地潛力
要完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使更多的農民主動地將土地用于規模產業的經營,可靈活地采用置換、出售、租賃的方式打消農民失去土地后對生活依靠的顧慮,促進村莊人口規模的擴大,推進農業的規模經濟和現代化,解決“離鄉不離土”對小城鎮發展和鄉村城市化的限制作用,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和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增強村莊的吸引力,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村莊經濟的短暫發展,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及村莊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4.3 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土地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可行性
積極貫徹執行我國節約土地、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宣傳節約用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法規和經濟手段對村莊用地進行調控;要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到規劃工作中來,并起到監督的作用;相應管理部門要提供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以此來引導和調控全村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創造就業機會是各項制度能得以有效實施和貫徹執行的基礎。近期內政府要采取多種措施和優惠政策鼓勵、扶持部分有條件的特色企業,使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走上良性循環的正軌,能夠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5 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其在現代社會與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必須要從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發展具有特色的地區產業,才能有效的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而實現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澍.基于產業集群的特色產業園區發展支撐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3).
[2]趙周華,張璞.少數民族特色產業創新與發展模式選擇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03).
[3]楊宇,段立軍.地方政府在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中的作用[J].生產力研究,2009(17).
[4]林濤,李子彪,劉壇波,胡寶民.縣域特色產業創新過程情景分析——以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市)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09(06).
[5]任海軍,馬衛民.特色產業投資對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研究[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0(05).
作者簡介:徐貴芳(1964-),女,貴州貴陽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規劃管理與設計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