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游艇產業;現狀;問題;建議
引 言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游艇產業迅猛發展,游艇產業的崛起對城市發展(尤其是新城的開發)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利用自然資源,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將游艇產業做大做強將成為當前探討城市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1 游艇產業的特質
1.1 產業鏈長
游艇經濟產業鏈長,從上游的研發、設計,中游的原材料制備、艇體制造和艇體裝配到以游艇管理、游艇維護、游艇租賃、配套旅游為代表的下游產業,充分體現了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特點。較長的產業鏈使游艇產業與其他產業間存在極強的關聯度,如在游艇的消費環節,可帶動游艇的管理維護、酒店、保險等一系列服務業的發展。
1.2 附加值高
游艇產業兼具勞動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資金密集和文化密集等特點,是一種水上娛樂為主的奢侈品,購買、考執照、辦證、停泊養護等環節都需要高費用。隨著人們對審美要求的提高,游艇在研發制造環節上除了要考慮經濟性和安全性,還要追求個性化和豪華性。
2 我國游艇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內地復合材料游艇的制造起始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主要作為公園公用艇使用。改革開放后,隨著內河水運和旅游業的發展,我國游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復合材料游艇制造企業已經發展到300多家。雖然90%以上為小型企業,并以合資企業和貼牌生產為主,但也出現了像顯利造船、太陽鳥、東莞杰騰、江龍船舶、佛山寶達等一批銷售額超千萬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企業。憑借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我國在中小型游艇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制造業產值規模正以每年約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3年,復合材料游艇產值達超30億元,其中進出口達4.7億美元,整體生產能力已躋身全球十強。
3 濱海新城游艇產業的發展現狀
3.1 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
豐富的岸線和水資源是發展游艇業的基礎。濱海新城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南北海運航線與長江黃金水道“T”字形交匯處,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總體布局的核心。東臨國際航道和國際錨地,北靠北侖港區,南連佛渡、六橫等舟山諸島,西接象山港,戰略地位優勢明顯。港口岸線綿長,擁有規劃可用岸線56km,其中生產岸線20.8km,汀嘴港最深處可達22m。
近幾年,濱海新城實施了一批總投資超100億元的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梅山大橋通車、寧波港口博物館落戶、10km2梅山灣藍色港灣工程建設等為游艇業發展提供了設施基礎,梅山灣藍色海上運動休閑旅游區、洋沙山風景區的開發為濱海新城引入大量市區及周邊地區的旅游客群。濱海新城對外聯系通道較為完善,即將上馬的舟山六橫高速公路、象山港北岸高速公路和連接寧波中心城區、北侖城區的4條快速通道全面建成,將大大加強濱海新城與寧波中心城區、北侖城區及長三角區域的聯系,為濱海新城發展游艇業快速拓展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產業鏈基礎
北侖區是浙江省經濟規模較大、開發開放水平較高、海洋產業體系較完善的區域,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24.63億元,人均GDP達3.88萬美元,遠遠超過5000~6000美元的游艇快速增長的臨界點。北侖區是濱海新城的直接腹地,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濱海新城發展游艇業提供有力支撐。
濱海新城發展游艇業還具備一定的產業鏈基礎。北侖區鋼鐵、造船等產業發展迅速,鋼鐵產業總投資40億美元,形成以寶新不銹鋼1~5期工程、寧波鋼鐵(原建龍鋼廠)、華光不銹鋼等項目為主體、年產100萬t替代進口冶煉、熱軋、冷軋不銹鋼生產基地和年產600萬t寬厚板生產基地;造船業形成以三星重工業、恒富造船等項目為主體,以整船、游艇及船舶零部件為核心產品的造船產業群。其次,物流業發達。近年來已累計引進物流項目21個,其中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7個,形成以丹麥馬士基、美國UPS、地中海、香港勤輝等項目為主體,包括為港口配套的倉儲、運輸、配送、分撥、包裝加工、車船服務等綜合性物流產業的港口物流產業群。
3.3 政策支持
2008年2月24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功能定位為港口、物流、金融三位一體的具備現代功能的國家重要區域性配置中心。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經濟發展和生產力布局重心將進一步向沿海地區轉移。作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海新城的港口物流、國際貿易、臨港工業、濱海旅游等領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也成為發展游艇產業的契機。此外,濱海新城將引入世界頂級的游艇項目,遠期規劃建成游艇港,設置3000艘以上游艇,規劃建設游艇俱樂部、游艇碼頭、五星級酒店、濱水生活區、高檔商業區、濕地公園等項目,將梅山灣打造成亞洲最大游艇港,將濱海新城建成親水宜居的現代化新城。
3.4 存在問題
我國游艇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諸多限制。首先,配套政策還不完善,目前全國還沒有一部統一的游艇管理辦法,現有的船舶法沒有明確界定游艇和商務船舶、漁船之間的區別,導致游艇在購買和使用過程中面臨一系列問題,如各省市的游艇駕照互不通用,導致游艇只能在本地水域航行,限制了游艇的活動范圍。其次,與游艇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游艇專用碼頭建設滯后,游艇航道與貨運航道沒有截然分開,在開展游艇活動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游艇停放成為一大難題;游艇技術學校和專業人才也相當匱乏。另外,我國游艇產業稅負很高,尤其是進口稅(包括10%的關稅,17%的增值稅和10%的特別消費稅),稅率累加超過40%,而歐美國家游艇稅率一般不超過20%,高稅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市場消費需求,不利于游艇產業的初期培育。整體來看,濱海新城游艇產業尚處在萌芽階段。基礎設施尚在建設完善中;交通骨架網絡尚未形成,內部網絡不成體系,與寧波中心城區聯系較弱。
4 濱海新城發展游艇產業的建議
4.1 堅持“頂層設計”理念,統籌規劃新城游艇產業發展
借鑒國內外發展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地條件,統籌推動各產業鏈環節的壯大和完善。在產業鏈上中游的研發、設計、制造環節,通過建設游艇產業園區,吸引相關企業實現空間上的聚集,降低企業間交易和物流成本,同時為游艇企業的下水、試航和運輸提供便利條件。
4.2 大力扶持游艇俱樂部發展,探索多樣化游艇消費模式
我國游艇產業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由個人推動游艇活動開展和碼頭建設的外部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游艇俱樂部在活躍我國游艇消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濱海新城應重點解決游艇俱樂部數量和規范化運營問題。由于游艇俱樂部前期投入大,回報慢,政府可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
4.3 引進和培養游艇專業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支持,游艇產業也不例外。由于游艇產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產業,不論從產業鏈上游的研發設計人才、中游的制造、裝配技術人才,還是下游的游艇銷售、維護、管理和駕駛人才,在人才的培養上遠遠滯后于市場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韓立兵,王禮生.濱海港新城建設與港口聯動開發對策思考.維云經濟.探討,2011.8~9.
[2]劉洋,李丹.濱海新區新城規劃思路探討—以天津南部新城為例.城市規劃,2011.8.
[3]王利,尚曉昆,蔣寧.濱海新區游艇產業環境分析與發展動力機制研究.特區經濟,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