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一座55m高的鋼筋混凝土煙囪的控制爆破拆除,包括其爆破參數、控制方法及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爆破效果良好,為控制爆破高煙囪提供了經驗。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煙囪;控制爆破;爆破拆除;定向窗
1 工程概況
1.1 爆破區域環境
山東萊蕪某煉鋼廠進行舊廠改造工程,需將其鍋爐房中一座55m高鋼筋混凝土煙囪進行提前爆破拆除,爆破區域環境如圖1所示。
1.2 煙囪尺寸及結構形式
待拆煙囪為薄壁鋼筋混凝土結構,全高H=55m,煙囪底部外徑6.00m,底部周長為18.84m,煙囪壁厚0.44m,其中外殼鋼筋混凝土厚δ=0.20m,內襯耐火磚厚0.12m,隔熱層厚0.12m,煙囪外壁鋼筋混凝土配筋為:縱筋直徑?準=16mm,間距a1=200mm;箍筋直徑?準=14mm,間距a2=200mm。煙囪兩側各有一個進煙道和出灰孔,尺寸分別為145×320cm和80×150cm。
2 爆破方案及參數確定
2.1 傾倒方向確定
煙囪屬于高聳建筑物,重心高且容易失穩。根據相關經驗公式可知,煙囪倒地后的堆積范圍為:L=1.2H=66m;B=2.5D=15m
式中,L為煙囪到底后的長度;B為煙囪倒地后的寬度;H為煙囪的高度,H=55m;D為煙囪的最大直徑,D=4.3m。
由此可見,只有北偏西方向的場地可以滿足控制爆破的要求。傾倒方向定為北偏西20°,傾倒場地較為狹窄,中心線至兩邊建筑物邊緣各有15~20m。
2.2 爆破切口設計
采用梯形切口形式,便于施工。由于煙囪南側自地平起至+3.2m處開設有進煙道和出灰孔,在此范圍內的煙囪開孔與倒塌方向中心線不對稱,會影響煙囪倒塌的準確性,以此決定將煙囪爆破切口底部提高至地坪以上+3.7m處。
(1)切口長度:根據經驗,爆破切口的弧長通常為筒體圓周的2/3,即12.56m。本次切口采用等腰梯形切口,延煙囪傾倒中心線對稱布置,上底長L1=9.0m,下底長L2=12.0m,為減小起爆用藥量,從切口中間開一洞口,寬為1.6m,高與切口同高,位于傾倒中心線左右對稱處。
(2)切口高度:通常爆破切口的高度易取煙囪壁厚的1.5~3.0倍,即0.66~1.32m,實取切口高度h=1.5m。
(3)定向窗:為確保炸藥爆炸不對設計中保留的煙囪支撐體產生影響,提高煙囪延設計方向倒塌的精度,決定預先在爆破切口區域兩端開鑿2個定向窗。定向窗采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形式高寬均為1.5m,如圖2所示。
2.3 爆破參數設計
(1)孔網參數:鉆孔直徑d=40mm;最小抵抗線,w=0.5δ=0.1m;炮孔間距(排距)a=2w=0.2m;炮孔深度l=0.65δ=0.13m,取為0.15m;3個窗口間共布炮孔8排。
(2)布孔方式:采用梅花形布孔,爆破切口為等腰梯形,底邊可布孔長度為7.4m,每排布孔38個與36個交替布置,呈梅花狀;自地面3.7m以上開始布孔。
(3)單孔裝藥量:單孔裝藥量Q=kabδ=14.4g,取為20g,總裝藥量為5.92kg。
2.4 爆破前預處理措施
預先拆除煙囪的內隔墻及內襯,并預先拆除南北側進煙道和出灰孔道;以北偏西20°角方向為爆破傾倒中心線,爆破切口沿中心線對稱,在墻上畫出定向窗位置和爆破切口邊線;嚴禁用爆破法開鑿定向窗,以保證定向窗附近混凝土強度,提前用油錘或風鎬將定向窗鑿出;預留支撐筒體的弧長為6.84m,將其中部2.84m范圍內外側縱向鋼筋切斷,利于煙囪傾倒及破碎;嚴格按照原設計方案進行布孔、鉆孔,施工中應嚴格按照傾倒中心線對稱施工,誤差不得超過2cm。
3 爆破器材與爆破網路
由圖2可見,爆破切口倍窗口分成2部分,每側有炮孔148個,孔內均采用非電毫秒延時導爆雷管(Ⅰ段)。到爆順序由中心線向兩端。網路連接采用“一把抓”形式,即用1根導爆雷管(Ⅰ段)聯接10根導爆管。然后用兩根串聯的電雷管將15根導爆雷管連接上,最后連接到起爆主線上,使用軍用78式點火機起爆。
4 安全防護措施
4.1 爆破飛石最遠距離[5]
根據經驗公式:R=KQ=1.5×20m=30m
式中:R為爆破飛石的最遠距離;K為飛石的距離系數,取1.5;Q為單孔裝藥量。
4.2 爆破振動速度[4]
煙囪的振動速度主要是由于倒塌的觸地振動,其程度與煙囪的質量、剛度、質心高度及倒塌處的土層情況有關。沖擊觸地沖量I為:
I=G■=9.317×10■N·s
式中:G為倒塌建筑質量,kg;H為煙囪重心高度,取17m。
煙囪沖擊地面引起的地面振動速度V為:
V=0.083■/R■=2.03cm/s<3cm/s
式中:R為坍塌煙囪重心觸地點距煙囪的距離,m。
該值小于國家安全規程規定的安全允許振速,符合要求。
4.3 其他防護措施
(1)嚴格按照《拆除爆破安全規程》和《爆破安全規程》的相關規定進行爆破設計與施工,爆破相關人員應持證山崗。為保證雷管都能準爆,應使用近期出廠的同批次雷管及乳化炸藥,裝藥前應對炸藥和雷管做參數試驗,試驗結果符合要求方可進行施工。
(2)在爆破缺口處用竹片、土包、帆布等嚴實覆蓋,用鐵絲綁緊,并充分灑水,以防飛石危害;在煙囪倒地線上設置兩堵沙包堆埂,以起到緩沖作用,降低煙囪的沖擊,在地面倒塌范圍內鋪設一定厚度的細沙土[8]。
5 爆破效果及結論
煙囪起爆后,先稍下落,然后緩慢向西北方向傾倒;3秒后,沿設計中心線準確開始倒向地面;倒塌后,沿中心線兩側的堆積破碎物小于5m,煙囪頂端部破碎物前伸3~4m;爆破碎石及沖擊波未對人員及建筑物造成任何傷害,飛石最遠距離為10m左右。整個過程歷時7s,倒塌長度約為55m,底部15m煙囪保持較為完好,中間15m變形嚴重,頂部20m左右混凝土基本完全散開,平鋪于中心線兩側6m左右范圍。本次爆破效果良好。
本次爆破得到如下結論:
(1)類似工程爆破時,炮孔、裝藥、及定向窗制作時應嚴格對稱,這是保證控制爆破成功的前提。
(2)鋼筋混凝土煙囪相對于磚砌體煙囪而言,當混凝土標號較高且配筋較密時,采用公式Q=kabδ計算裝藥量易適當提高k的取值,建議取1.8kg/m3。
(3)在倒塌范圍的地面上預先鋪設緩沖材料,對于減輕地面震動、控制飛石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劉殿中.工程爆破實用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9.
[2]馮叔瑜,呂毅.城市控制爆破[M].北京:鐵道工業出版社,1985.
[3]譚玲,張偉新,譚雪剛.控制爆破拆除聯體鋼筋混凝土筒倉[J].爆破,2002,19(4):55~57.
[4]張雪亮.爆破地震效應[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1.
[5]熊炎飛,董正才,王辛.爆破飛石飛散距離計算公式淺析[J].工程爆破,2009,15(3):31~34.
[6]龍源,季永適.80m高鋼筋混凝土煙囪的爆破拆除[J].爆破,1998,15(增刊):102~107.
[7]張正宇.中國爆破新技術[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4.
[8]張世平,閻晉文.爆破拆除高大建筑物產生的震動危害與減震方法[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36(7):685~687.
作者簡介:王功霞(1982-),女,山東泰安人,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