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國的建筑事業取得了空前的發展,很多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施工工藝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等要求也逐漸趨于嚴格,身為施工人員的我們,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的總結和積累經驗,積極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知識,才能有效的促進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與研究當前梁式轉換層技術應用到高層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高層建筑;梁式轉換;施工工藝;市場競爭力
1 前 言
為了能有效的增強高層建筑的商業價值和居住價值,我們需要在低層商用要求的大空間與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墻、多柱的小空間之間運用一定的手段對其進行轉換,從而增加整個建筑物的轉換層。結構轉換層施工方式能將建筑物內不同的結構形式連接在一起,它不有利于促使該建筑物的下部結構封頂作業,同時還能作為上部結構的基礎,對整個建筑物的結構構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當前高層建筑中使用相對廣泛的結構形式之一,值得我們對其作出更進一步的研究。
2 梁式轉換層在高層建筑中存在的問題
2.1 減弱了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
為了能有效的提高高層建筑的抗剪以及抗沖切能力,我們在對其進行施工作業時,往往選用厚度較大的轉換板。此外,我們還將將轉換梁截面高度設置在1.6~4.0m之間。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建筑物基礎的壓力,同時也浪費了大量的混凝土資源,為施工單位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壓力。
2.2 降低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從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厚板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物的質量,同時也聚集了很大的剛度,使得該建筑物在面臨地震時,所產生的反應相對激烈。通過對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之后我們得出厚板在遭受地震之后通常會表現出其上、下相鄰層結構會發生顯著的開裂和混凝土脫落,再有就是,厚板在豎向荷載與地震力共同作用下,還會發生一定的沖切和剪切等破壞,從而危及整個建筑物的質量安全[1]。
2.3 轉換層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當前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筑而言,我們在對其進行設計之前,需要充分的考慮轉換層的下部樓層與設置大空間的關系,合理控制整個建筑物的剛度。通常情況下,轉換層上部樓層的剛度小,我們在對其進行設計時需要采用相應的處理措施,盡量降低轉換層上、下樓層結構的剛度和承載力,以達到增強建筑物抗風、抗震性能的目的。轉換構件是整個建筑物中最為重要的傳力部位,我們在對其進行選擇時需要確保轉換構件的絕對安全,以增強整個設計方案的合理性。
3 鋼筋的連接和綁扎工藝
對于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工程的鋼筋使用情況而言,它具有用量大、型號多、施工過程繁瑣等特點,所以,我們在對其進行施工作業時,需要準確的對其進行翻樣與下料,并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綁接,對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3.1 鋼筋翻樣與下料
由于轉換大梁具有含鋼量大、主筋長、布置嚴密等特點,使得我們在對其進行施工作業時,需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個環節,由于大多數的主筋都聚集在兩梁相交的柱節點區域,使得其中任何一根主筋放錯位置,就會導致整個工程癱瘓。所以,要想保證整個工程的順利進行,就必須認真的完成鋼筋的翻樣和下料工作。
(1)在對鋼筋翻樣進行施工作業之前,我們需要做到充分的了解設計者的意圖,依據相關的施工程序,對整個翻樣工程進行科學合理的施工。
(2)通常情況下,我們都需要將轉換大梁的主筋在柱節點區進行彎曲錨固,進而增大了整個施工環節的工作難度。所以,我們在對其進行施工作業時,可以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根據該工程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增強,以提高施工單位的工作效率。
(3)梁上部的主筋接頭要求設置在跨中1/3跨長內,下部主筋接頭要求設在靠近支座113跨長內。由于梁內主筋多,使得對主筋進行下料時,必須考慮并調整鋼筋的接頭位置,以保證主筋的焊接接頭相互錯開并滿足現行規范要求[2]。
3.2 各部位鋼筋的連接方式
對于整個轉換層工程而言,不同的位置有著不同的受力情況,這就要求我們在對鋼筋型號進行選擇時,需要做到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進而增強整個工作環節的資源配置,在保障工程質量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比如,由于大梁的主筋是整個轉換層中最重稱重部位,我們在對其連接時通常采用的是冷擠壓連接技術,因為這種施工工藝能有效的降低連接工程中對鋼筋造成的損害程度,以確保鋼筋的質量安全。
4 梁式轉換層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混凝土澆筑工程是高層建筑物梁式轉換層工程中工作量最大的施工環節,我們在對其進行施工作業時,需要嚴格的控制每個工作環節,盡量的縮短工程周期。并將施工場地的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確保整個混凝土澆筑工程的安全進行。
4.1 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澆筑流程
在對混凝土澆筑環節進行施工作業時,我們應盡量將施工的時間選擇在白天,并保證混凝土的充足供給,以曾強整個混凝土結構的完整性和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還需要嚴格的控制混凝土澆筑層的厚度,經過對大量的工程案例進行研究之后我們得出,將每層混凝土澆筑的高度控制在400mm左右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4.2 混凝土振搗施工工藝
機械振搗是完成混凝土振搗工作的主要施工方式,但是,在對其進行使用時還需要充分的結合人工插入振搗手段,以確保振搗工作的有效性。并遵循快速插緩慢撥的工作原理將施工器材科學的插入混凝土之中,待泛漿出現后則視為振搗工作結束。此外,在對振搗的插入位置進行確定時,應將其該控制在距離振動棒1.2倍半徑的范圍之內。我們只有充分的確保振搗工作的有效性,才能有效的促進整個混凝土工程的質量安全。
4.3 澆筑樓板施工工藝
在對該工程項目進行樓板澆筑作業時,我們需要利用鐵錘敲擊以及平板形式等施工工藝來振動施工設備,以提高澆筑樓板的密實程度,增強整個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在利用平板形式的振動工藝時,我們還需要做到對其進行成排的施工作業,并確保振動器之間存在一定的接搭,防止混凝土漏振等問題的產生,最大限度的增強所澆筑樓板的密實度。一般情況下,為了能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厚度,我們可以在柱墻筋上面標記相應的標準高,并完善相關的鋼筋材質高度移動控制設備,提高施工設計的科學性、客觀性以及實用性。
4.4 混凝土設計工藝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采用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對建筑物進行施工作業時,平均每一棟建筑物要消耗600~900m3的混凝土[3]。對此,我們在對混凝土進行配制作業時,可以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參與攪拌,以減少水泥的消耗。此舉不僅能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水熱化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同時還能增強混凝土的易性質。對混凝土進行運輸時,我們還需要做到:充分的確保混凝土泵的濕度,以促進混凝土自身的質量安全。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我國梁式轉換層的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有了相應的提高和完善,也在很多工程項目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但是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依然阻礙著我國建筑事業的不斷前進,身為工作人員的我們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的總結和積累經驗,積極地學習先進的專業技術知識,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張晉芳,趙人達.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轉換層結構選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1).
[2]楊國軍.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施工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0,(21).
[3]陳伐平.淺析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J].科技論壇(下月刊),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