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市場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在它的引領下我國建筑工程的規模和數量都有了明顯的增加,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快,也使高層建筑在城市中不斷林立,其中大體積筏板基礎就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項重要的施工,也是高層建筑中常見的基礎形式,其板厚較大,屬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在目前情況下,基礎工程是建筑的最重要的施工環節,越高的建筑基礎也就不斷加深、延長,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受到廣泛重視。本文主要對大體積筏板基礎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經行了簡要的闡述,希望同行予以交流,共勉。
關鍵詞: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本文在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對筏板基礎施工部署與管理進行了研究,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采用優化的施工工藝,達到有效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的目的。下面將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詳細探討。
1 混凝土施工部署
施工單位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必須認真撰寫專項施工方案,對施工工序進行合理的組織與安排,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1 施工進度計劃及澆筑區域劃分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前應完成基礎墊層鋪設、鋼筋綁扎、模板支設等施工工序,同時完成施工技術交底。一般情況下,大體積混凝土要求白天和夜晚連續施工,每個澆筑塊體需1~2d大體積混凝土一般采用分塊分段澆筑。澆筑區域劃分一般遵循以下原則:①在基礎中荷載較大、受力集中的部位進行分界澆筑;②在建筑結構設計明顯分界處進行澆筑分區,如裙樓與主樓的基礎交接處、電梯井與基礎底板交界處以及后澆帶、沉降縫等分隔帶處;③保證混凝土施工現場人員機械安排合理、施工現場交通順暢、施工高效的原則進行澆筑分區;
1.2 施工人員安排
混凝土澆筑前,應根據施工進度要求安排好相關工序以及工作臺班,明確現場各施工技術人員職責,并按施工工序進行施工?,F場項目經理對所承包工程的質量和服務全面負責,技術負責人對工程技術、質量管理全面負責,項目施工員必須按照國家施工規范、標準和公司程序文件及作業指導書組織施工;筏板基礎施工中模板支設、鋼筋制作連接等施工工序需要專業施工人員進行操作,一般包括鋼筋工、土工、混凝土工以及水電暖安裝等九種專業工人。相關機械操作人員均應持證上崗,未經項目部同意不準隨意調換工人。
2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1)原材料細骨料宜選用中砂,砂率一般控制在40%以下,其他質量的選擇參照4:2:1。每立方米混凝土摻2kg左右外加劑,高效減水劑摻量一般為0.2~0.5%。
(2)坊落度和水膠比目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一般釆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應滿足具有較大的姆落度、較小的用水量的果送澆筑需求。一般混凝土控制水灰比不宜大于0.4,保證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動性。
(3)初凝時間根據施工經驗,大體積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一般在澆筑后5~8h,由于基礎混凝土澆筑量較大,混凝土初凝時間往往延長。必須合理安排澆筑順序和時間,保證商品混凝土進場質量。
3 大體積筏板基礎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
3.1 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攪拌與運輸
在施工前需要對大體積混凝土攪拌與運輸進行定量計算,具體包括:
(1)已知混凝土泵的實際平均輸出量01,求每臺混凝土泵所需配備的混凝土攬拌運輸車臺數,計算公式如下:
N=■■
式中:Q1——每臺混凝土泵的實際輸出量(m3/h);
N——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臺數(臺);
V——每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容量(m3);
S——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平均行車速度(km/h);
T1——每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總計停歇時間00。
(2)根據攪拌車的運輸路線確定攬拌運輸車單程運送時間?;炷猎趶臄嚢枵具\輸到施工現場的過程中,必須按照要求進行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應具有防風、防曬、防雨等設施。在裝料前應將攪拌鍵內積水排盡,運輸過程中需補充外加劑或調整拌合物質量。
3.2 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
3.2.1 混凝土澆筑特點
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主要有以下特點:①混凝土澆筑量大由于基礎大體積混凝土自身體積較大,結構厚深,因此需要大量的混凝土。②工程條件復雜由于筏板基礎屬于地下結構,且基坑較深、坑洞分布密集、預埋件較多,澆筑的過程中要保證基坑穩定,必須合理設計和劃分澆筑區域。③整體性連續性要求高按板基礎要求必須具有較高的抗滲能力和強度,且必須控制澆筑溫度,因此在澆筑時必須注重混凝土初凝時間,采取施工措施保證混凝土澆筑的整體性和連續性。
3.2.2 澆筑現場布置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混凝土的泵送路線、操作過程進行控制,并應及時了解混凝土的泵送情況。首先,在混凝土施工段劃分完畢后,應將泵車布置在盡可能靠近澆筑地點的現場道路上,保證在混凝土泵作業范圍內,供水、供電方便,不能有阻礙物。然后搭設混凝土澆筑專用的鋼管立架,固定泵管立管,在擬澆筑混凝土的施工段搭設水平架,固定泵管水平管,泵管截面布置如圖1。
3.2.3 混凝土澆筑工藝
施工中常選用以下三種澆筑方案,應根據工程具體情況進行選擇:①全面分層(如圖2a)將整個澆筑平面作為一層(沿高度方向分成2~3層),澆筑完第一層后,并在第一層澆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回來澆筑第二層。該方法適用于結構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澆筑塊。②分段分層(如圖2b)混凝土從底層開始澆筑,進行一定距離后回來澆筑第二層,如此依次向前澆筑以上各分層。適宜于面積不太大而長度較大的結構。③斜面分層(如圖2c)在澆筑時保證一定的坡度,同時進行分層澆筑,混凝土振搗應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適用于結構長度超過厚度的三倍的結構。
分層的厚度一般為300~500mm,或取基礎高度的一半,原則上應考慮振動器的棒長和振動力的大小,以及混凝土供應量和澆筑量的大小。為保證澆筑質量,當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沿傾落方向設置溜槽、泵管等,防止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
大體積混凝土采用機械振搗棒振搗。振搗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每一點的振搗延續時間為30s,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顯著下沉,直至不出現氣泡、灰漿為止。振搗棒插點要均勻分布,距離一般為300~400mm。為使混凝土振搗密實,每臺混凝土泵出料口均配置一定數量的振搗棒,確保各振搗點的上、中、下混凝土均振搗密實。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要對混凝土進行二次復振和二次抹壓,以排除混凝土泌水,并預防裂縫,其處理程序如圖3。
二次復振是指在澆筑完下層混凝土后進行上層澆筑時,將插入式振搗器依重力插入或通過振動下部構件鋼筋,對下層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目的主要是為了預防新舊混凝土產生冷縫,消除積水及泌水。振搗時間宜選擇在混凝土初凝前1~4h左右進行。
4 結束語
在施工中要遵循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順序,詳細介紹了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并對澆筑工藝進行了分析。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是筏板基礎裂縫控制的關鍵,工程施工方必須在工程中合理安排,隨時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全面落實施工方案,才能有效控制裂縫的形成,使工程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葉琳昌.沈義.大體積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27)75.
[2]楊鴻濱.基礎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