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我國將在上海舉辦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第四次峰會,并接任2014—2016年亞信主席國。亞信是1992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第47屆聯合國大會上倡議成立的。回顧22年的成長歷程,亞信取得了長足進展。一是亞信的規模不斷擴大,現在已經擁有24個成員國和13個觀察員國家和國際組織。亞信的地域范圍覆蓋了亞洲各個次區域。二是亞信的機制建設日趨成熟,已建立起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峰會)、外長會議、高官委員會會議三級機制。三是亞信的法律基礎不斷完善。迄今亞信已通過了《阿拉木圖文件》、《亞信成員國相互關系原則宣言》、《亞信信任措施目錄》、《亞信程序規則》等一系列綱領性、規范性法律文件,確立了協商一致的議事規則。四是亞信確立了軍事政治、新威脅新挑戰、經濟、人文、生態等五大固定領域的信任措施,各方可根據自愿原則參與上述信任措施領域的合作。
亞信從不為人知的論壇,發展成為本地區重要的安全對話平臺,說明其倡導的宗旨和理念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和亞洲各國的訴求。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倡議成立亞信之時,正值冷戰結束,延續數十年的安全模式被打破。在求和平、促發展的時代主題下,亞信應運而生。世紀之交,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亞洲成為“三股勢力”和各種新威脅新挑戰的活躍區。亞信成員國因應形勢變化,舉辦三次峰會,呼吁消除恐怖主義,促進文明對話,為地區合作創造信任與協作氛圍,宣示了共同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決心,為維護亞洲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發揮了獨特作用。
當前,在亞信發展進入第三個十年之際,亞洲安全形勢仍面臨異常復雜的局面。一方面,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亞洲整體復興崛起有著良好機遇。另一方面,亞洲形勢中的不穩定因素日益凸顯:大國博弈牽動地緣戰略格局深刻調整,地區熱點問題有所增多,局部沖突此起彼伏,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本地區國家認識到,維護亞洲和平與安全依然任重道遠。
在本地區各類安全對話平臺和機制中,亞信展現出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今天,亞信成員國領土面積已占歐亞大陸90%,人口占全球50%,GDP占全球1/3。成員國中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重要國家,觀察員包括聯合國等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和地區組織。從各國對第四次亞信峰會的重視程度看,亞信作為泛亞安全論壇的作用得到各方高度認可,其致力于加強信任措施、促進對話協作的理念,契合當前亞洲安全形勢的現實需要和各國日益上升的安全訴求。
中國是亞信創始成員國之一。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參與亞信對話與合作,切實推動亞信發展與進步。中國國家領導人出席了歷次亞信峰會。中方積極為亞信秘書處提供資金支持,建設性參與亞信重要文件的制定,為鞏固亞信法律基礎,深入落實各領域信任措施作出了應有貢獻。
在國際和地區形勢復雜演變的背景下,中國決定接任亞信主席國并舉辦2014年亞信峰會,體現了中國對亞洲安全的責任和擔當,以及推進亞信進程的意愿和決心。中方將亞信第四次峰會主題確定為“加強對話、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就是希望以此推動各方秉持新的安全理念,構建新的安全合作架構,擺脫冷戰思維、強權政治、零和博弈等舊觀念影響,發揚團結協作、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精神,攜手應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共建全面和不可分割的亞洲安全環境。
當前,亞洲國家普遍面臨安全困境,這其中有兩方面主要原因。一是受冷戰思維、強權政治、零和博弈等舊觀念影響,一些國家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上世紀,導致亞洲國家在安全領域互信不足,安全合作仍受到思想藩籬的束縛。二是亞洲地區缺乏統一的地區安全合作機制,各類區域和次區域安全合作機制總體上呈碎片化,不少機制并非由本地區國家主導。
中方認為,隨著信息化、全球化深入發展,安全正逐步演變為一個包羅萬象、無所不在的綜合概念,其內涵已遠遠超出軍事安全的傳統意義和一國一域的地理范疇。在這一背景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應被賦予新的內容。我認為至少有四個理念應被提倡:
第一,安全是共同的。謀求單方面“絕對安全”既損人,又不利己。各國應相互保證共同生存,承認他人的合法安全關切,以信任取代敵視,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和談取代沖突,以世界或地區的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取代集團或聯盟安全。
第二,安全是綜合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國際安全威脅日益多元化,既有傳統安全因素,也有非傳統安全因素;既發生在現實世界,也存在于虛擬空間;需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第三,安全是合作的。這不僅指發展模式和觀點一致國家之間的合作,也包括發展模式和觀點有差異的國家間的合作。各國都應樹立合作安全的理念,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化干戈,以合作促和諧,以合作謀發展。
第四,安全與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當今世界許多沖突和動蕩,根源都與發展問題密切相關。各國應通過互利合作來實現共贏,通過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社會的進步來促進安全問題的解決。
作為本地區負責任的大國,中方希望以此次亞信峰會為契機,同各方共商地區安全與發展大計,為地區國家開展對話與合作提供重要平臺,切實提高各國聯手應對各類安全威脅與挑戰的行動能力,共同開創亞洲和平穩定、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中國將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和斡旋,積極勸和促談,引導各方通過平等協商處理分歧和矛盾,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將切實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方針,著力擴大同周邊和地區國家的利益匯合點,以自身發展促進周邊國家共同發展,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總之,中國將努力在亞洲安全合作進程中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體現中國作用,促進各方和平共處、和諧共進。
在2013年召開的中央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用“五個著力”部署了未來5-10年我周邊外交五大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要著力推進區域安全合作。中國將以此次舉辦亞信峰會為契機,推動亞信在維護本地區安全、擴大區域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共創亞洲和平穩定、合作發展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