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創造快樂、自由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方面,論述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本,敢于創新,讓初中數學課堂變得更有效。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能力;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打造學生為主體、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的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永恒追求的主題。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
一、創造快樂、自由的學習環境
在上新課之前,教師應先做好課前準備,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并安排好課堂流程,在課堂中加入學生自由發揮、討論的環節,對于學生發表的創新性言論要注重表揚。
如,學習“有理數的減法”時,教師可以通過幾個典型的加法運算復習引入新授:2.6+5.1=?(-5)+(-2)=?5+(-2)=?等,通過學生運算、交流答案、討論計算結果,并進一步總結有理數加法的運算規則:同號相加,符號不變;異號相加,符號取大的。然后,通過兩個簡單的計算題:10-(+3)=?10-(-3)=?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規律,比教師先給出公式、記住運算法則而運用要好得多,學生在這一環節自由發揮、討論和交流,學會學習,也促成樂學的狀態。
二、注重知識生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注重實際操作,創設情境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強調學生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如,學習“菱形的對角線垂直且平分的性質”時,不妨先不要證明這一定理,而是讓學生拿一張菱形的紙,沿著兩條對角線折疊,體會菱形對角線垂直平分的特點,再用幾何方法證明,對這一性質永久不忘。再如,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時,讓學生搜集生活中三角形的應用,使他們所獲得的知識更加牢固,將專業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創新能力。
2.安排合理、有效的課堂練習
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當堂訓練、及時反饋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可以強化學習效果。對于數學課而言,合理、有針對性地課堂訓練是不可少的。如學習有“理數的減法”時,學生總結了有理數減法的運算法則,再給學生這方面的練習,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具體運用的功效。
數學是應用學科,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方式,以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為出發點,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主要目的,利用情境教學、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會學、樂學,從而打造初中數學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郭建剛.成就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實驗初級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