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憶往昔,壓歲錢的故事
壓歲錢的來源自不必說;而據調查,壓歲錢的去向,不外乎以下幾種:被父母沒收,存起來或貼補家用;用作零花錢,買零食、玩具;請同學朋友吃喝玩樂;幫助他人,捐款;投資學業,開學前買書籍文具等。大部分同學壓歲錢的“來龍去脈”都很平常,但其中,不乏一些特別的感觸——
姜瑜:最難忘的一份壓歲錢
收到過很多壓歲錢,其中有一份,我始終不能忘懷。
這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我迫不急待地穿上新衣,準備約上小伙伴們放炮仗。拐過院墻,只見鄰家的杜阿婆佇立在大門口,不停地向外張望。她不時輕跺雙腳,似乎已在那兒站了相當長的時間。
杜阿婆沒有孩子,老伴長年身體不好,醫藥費是家中一筆固定的開支。一家的經濟重負全壓在杜阿婆孱弱的身軀上。她家境窘迫,我是十分清楚的。這年年底,她生了一場大病,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她養的雞鴨豬魚還遭了瘟病,不單損失了出售的收入,還搭上了飼養的成本。這個年,她家情況的艱難可想而知了。她往年都給我五十元錢,讓我拿去買零食吃。這個年前,父母反復向我交待,杜阿婆的壓歲錢,一定不能要。
杜阿婆見我出來了,熱情地迎過來,“小瑜啊,大年三十吃得好吧?玩得開心吧?”她摸摸我的腦袋,疼愛地說:“又長一歲了!阿婆看著你長大,你成績好,我高興!”接著,她嘆了口氣,不好意思地說:“阿婆家今年過窮年,壓歲錢給不了你五十了,只能給你這個了。”說著,她從懷里摸出一張對折的十元鈔票。我著急地說:“阿婆,我不能要您的壓歲錢?!彼龢O為窘迫,顫抖著聲音說:
“小瑜啊,你看不起阿婆,看不上這點錢?壓歲錢不能不要的,不吉利。乖孩子。快拿著。等阿婆阿公明年好了,再給你一百!”不忍看她心酸的樣子,我將錢收了下來。她頓時樂呵呵的,然后再撫幾把我的腦袋,佝僂著背回家了。我手里攥著尚有余溫的十元錢,感動不已。
邵藝潘:壓歲錢的反哺之情
春節,爸媽帶著我到爺爺家過年,然后再到外婆家,我特別高興,因為又得到了很多壓歲錢。但壓歲錢怎么花,成了我的一個煩惱。后來我想了想,決定買一輛自行車,媽媽同意了我的想法,說那樣可以鍛煉身體。買了自行車后,我發現壓歲錢還有很多,于是我決定,買些補品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小時候我特饞,大部分壓歲錢都拿來買零食了。后來慢慢長大懂事了,才知道關心父母和家里的老人。這幾年,奶奶患了疾病,整天都躺在床上,十分痛苦。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媽媽做的好吃的東西全都先端給奶奶,看著她吃下。盡管自己饞得流口水,趁奶奶不注意的時候,也會偷偷地咽下去。我一直堅持這么做,因為我知道奶奶的日子愈來愈少,而我還年輕,我以后還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東西。
這一次,當我把用壓歲錢換來的大包小包的補品遞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時,他們很高興地收下了,奶奶眼中甚至泛起了熱淚,直夸我懂事,我心里也美美的。一份壓歲錢,到最后發揮了既愛幼又尊老的雙重功效,太值了。
新潮:新年新花樣,豐富壓歲禮
說來,作為傳統佳節的代表與象征,壓歲錢已是個老話題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傳統的壓歲錢也變出了新花樣,不信你來看——
新舊過招,意見面面觀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其實不論你選擇壓歲錢還是壓歲“新花樣”,正確看待它們,體會到父母長輩的心意,才是最實在的收獲。
領壓歲錢,注重它的內在涵義:作家遲子建說,“我這個快五十的女人,在除夕夜給母親行大禮拜年時,依然能從一雙衰老的手上,得到自童年以來一直得到的壓歲錢,你知道即使自己有了白發,但在一個人面前永遠是孩子,這個時刻無疑是幸福的。”幸福的時刻有很多,它們都存在普通的生活中。同學們也要學會感知幸福,在領到一份壓歲錢時,能真切地體會到長輩的關懷與祝福。
發壓歲禮,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壓歲錢用在正處,固然好處頗多,但免不了有大肆揮霍、無端攀比的弊病出現。因此,將壓歲錢適當地轉換為壓歲禮是個不錯的主意。而且,家長們選擇壓歲禮時可根據家庭經濟情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與壓歲錢的傳統象征意義不同,壓歲禮更多地注重引導孩子的成長,不能盲目追求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