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小虎每天早晨都會陪爺爺奶奶去離家不遠的市場,選購郊區菜農出售的剛剛采摘下的嫩玉米棒子。小虎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去市場選購玉米棒子的情景。
那天是郊區露地玉米剛上市的日子,小虎和爺爺奶奶在一個裝著幾袋子玉米棒子的攤點前停住腳步,爺爺問道:玉米棒子怎么賣啊?那人回答說:一塊錢一個。爺爺又問:多少錢一斤?小虎知道,一斤就等于五百克,爺爺還是沿用他們熟悉的重量單位來購買生活物品的。那人一邊忙著招呼顧客。一邊頭也不抬地說道:論個賣,不論斤賣,剛剛上市的鮮玉米棒子,誰還論斤賣啊!
看著那人堅決的態度,爺爺奶奶拉著小虎就又問了其他的攤點,可是他們仿佛說好了一樣,統一口徑堅持論個賣。
小虎就奇怪了,回到家他問爺爺:爺爺,論個賣也是賣,論斤賣也是賣,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固執呢?
爺爺隨便拿出幾頭玉米棒子對小虎說:你看啊。這些玉米棒子大小明顯是參差不齊的,他論個賣,隨便顧客怎么挑,前面的顧客挑走大的,后來的顧客再從小的中挑走相對大的,他都無所謂,因為他收獲的總錢是個數與單價的乘積。最后他這一袋袋玉米都以固定的價格論個賣光了。這樣的好處是,他以大個的玉米棒子定單價,然后把小個的玉米棒子也順帶以這個價格賣掉。
哦,我明白了,爺爺你說的大個小個的玉米棒子,其實就是重量大和重量小的玉米棒子,他以重量大的玉米棒子定價,對于重量大的玉米棒子來說是適中的,但是對于重量小的玉米棒子來說他就賺得更多。如果他論斤賣,他只能根據重量大小玉米棒子的實際比例要一個平均價,這樣一來他雖然還是把玉米棒子賣出去了,但是賺得就不如前一種賣法多了,對吧?
對的,不過這樣的生意也只能是某一種時鮮剛剛上市的緊俏市場情形,一旦這種產品大量上市,選擇的范圍大了,他就得論斤賣或者大的高價錢。小的低價錢了!
果然,兩三個星期的緊俏行情一過,周邊農村的露地鮮玉米大量上市了,每天市場周邊堆滿了整車整車現采摘的綠瑩瑩的玉米棒子,無論是農戶嘴里說的,還是插在玉米棒子之間的牌子,都在告訴人們,玉米棒子×元一斤,或者××元×斤。
嘿,看來農民們也都與時俱進了,他們已經緊緊地跟上了市場經濟的步伐,知道追求產品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