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弱學校辦學條件逐步或已經得到明顯改善的今天,作為提高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要素,師資差距已經成為制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難點。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程中,不能消極地等、要、靠,只有積極采取“借勢作為、借智深化、借力推進”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戰略,努力尋求各方的支持,形成合力,才能突破難點,取得成效。
借勢辦學,奠基學校發展
近期,歷城區教育局組織小學校長在教師進修學校進行了一天半的集體培訓。其中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校陳麗老師講的學校發展策劃專題研究中的“借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學校的辦學思路有些方面和她的說法不謀而合。
校長會上區教育局局長郭建軍反復強調“借勢”辦學的重要性,自己學校不投錢或少投錢,借上級政策提高學校的辦學條件的必要性。我們如果心存僥幸或不負責的心理:自己校長還干幾天,何必啰嗦這些事,那么這樣好的發展機會會如長江之水一去不回。巴斯德普說: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十年前上級建設教師安居民生工程,有的學校借政策給老師蓋了樓,老師花錢少住上了新房;前些年上級建設校安工程,使學校一批危房得到改造;去年建設“秸稈鍋爐取暖工程”,師生冬天取暖得到了保障;現在上級帶頭完善學校標準化建設,學校功能室設施得到了補充,達到了一類標準,這一切都要感謝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學校領導能更好地認清形勢,多費點心就能使學校硬件設施上個層次。所以說機會是要自己去把握的,當自己有足夠的實力的時候,自然就能把握住機會了。這樣的機會或許十年后還有,但我想最近幾年是沒有的,機會是留給有心校長的。
明確理念,提升學校內涵
敢于借力,善于借智、借勢。要做好“借”的文章,就必須樹立理念、找準問題、抓住工作重點。在全體教師中樹立“借的發展”理念,推進學校跨越式、可持續的發展。既要激活內力,更要善借外力,只有充分發揮自力,巧妙借助外力,形成雙翼,才能真正實現學校教學質量的騰飛和跨越。準確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剖析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原因,借助他人智慧和優勢共同尋找突破口,提出解決辦法。通過資源共享、相互支持、共同探究、學習交流等活動,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提升學校內涵、提高辦學水準。
借勢辦學,使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真正受益的是學生和老師,同時對當地群眾也產生很大影響。一座座新教室矗立在他們面前,給村里添了彩,給村干部增了光,這樣一來就會產生一個良性循環,更便于學校在村里開展工作。村領導認為這個校長是來辦正事的,不是來混日子的。人活著就要奮爭,就要有個變化,茍延殘喘、只顧自己花天酒地就是上面領導和師生不攆你,村里老百姓也會把你轟下臺去,校長這個位子不是好坐的。
著重管理,成就學校特色
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后勤管理兩者互為一體,猶如人之兩腿,自行車之兩輪,缺一不可。沒有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就難于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質量。后勤管理在學校全局工作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三大育人功能在后勤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抓好后勤管理與服務質量對推進學校的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借勢辦學工作完成只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開始。如何用勢才是學校工作的關鍵,東西擺在那里,也上了架,也上了墻。如何用勢,如何用好勢,如何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才是我們校長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要選好各功能室負責人,堅持有責任業務熟練的用人標準。要讓各種儀器室發揮作用,而不只是成為一種擺設。
其次,加強督查,責任到人。有問題及時改正,絕不拖泥帶水,要把督查工作形成一種機制,而不是蜻蜓點水,走走過場。
再次,找準一個突破點,做到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形成學校特色。我們學校689名學生,95%為留守兒童,正式在編在崗教師22人,老教師14名,工作擔子重,內外壓力大,家長期待,領導要求,自己有些無奈。6個年級,師資力量薄弱,我們怎樣找準立足點,形成榜樣帶動全局的良好態勢?為此,我召集全體領導開會反復研討,面對當前形勢如何轉化好這個“勢”。
我們最終把六年級作為一個突破點,選出精兵,做好教師思想工作,嚴抓管理,在年底全鎮質量評價中,我校名列第四,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老師們看到目標,學生們也有了信心,村委領導和學生家長對學校工作也十分滿意。今年開學前一天,東泉瀘村村民參觀了老師工作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之后感到十分滿意,于是第二天在升旗現場為全體師生獻舞,感謝學校這幾年來的工作。這種自發性的群眾演出,不帶絲毫功利,是發自內心的。我們看完演出都很感動,同時感到自己辦學的方向是對的。
西方有這樣的諺語:“機遇只敲有準備的人的門”“機遇就像時間老人的頭發,只有前面的一縷,并且極難被抓住”。這一切都告訴我們,要想抓住機遇,必須要有充足的準備,否則的話就只能是癡人說夢。在陳麗老師的報告中,借船出海、借政策、借品牌、借名人、借活動等方法對我的啟發也很大。上級領導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更要借這塊平臺揚帆遠航。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仲宮鎮東泉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