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傳承與創新文化來教化人,成就人。因此,一所學校的文化精神標識著它的辦學水平。校園文化精神主要體現在師生的精神風貌、價值取向、審美志趣、行為習慣、創新意識上??梢?,小小的校園中蘊含著大文化,召喚著大文化。說它蘊含著大文化是因為校園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富礦,功能強大;說它召喚著大文化,是說校園文化事關學生的終身發展,意義重大。近年來,我們武陵中心小學緊緊圍繞培植“校園核心文化精神”這個宗旨,以精神文化為骨,以物態文化為經,以活動文化為緯,從小節著意,小處著手,小事著力,在小小的校園中書寫大文化這篇文章,實現了以文培德、以文促智、以文啟美的目的。
著意抓“三風”,放大校園精神文化
培植校園核心文化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所在。它最鮮明地呈現在以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的校園精神文化上。我們武陵中心小學始終把培植、傳播與實踐精神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我們發現,校園精神文化既是無形的,博大抽象不好把握;但又是有形的,它時時呈現在師生的日常行為舉止之中。因此,我們把日常習性的養成教育放大為“三風”建設的重頭戲。
首先,我們將 “書香校園,人文課堂,儒雅教師,高雅學生”的辦學目標,“讀書改變命運,習慣成就人生”的校訓,“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見善思及,見賢思齊”的成長箴言物化,用巨大的文字和圖像放大它的傳播功效,內化成為他們的日常需要。
其次,我們通過開展每天詳解一條禮儀、每周誦讀一次校訓、每月推介一批典型、每期進行一次總結的活動,在班級間、教師間進行日常學習、工作、習性評比。正是這些看似小節的工作,起到了春風化雨般的強大作用。幾年的努力,“厚德、善教”的教風,“好學、勵行”的學風,“知書、尚禮”的校風在我校悄然形成?!叭L”的形成,共同標舉了我校知書、尚禮的儒雅文化精神。
著手建環境,擴大校園物態文化
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物質載體,我們通過廣泛的研究、討論,初步形成了建筑文化、走廊文化、景觀文化、室內文化四大主題物質文化場域。我校的建筑以灰色作底、白色勾筋、黃色提亮的主色調形成的建筑風貌。它將中國古典建筑特色與西方現代建筑風格融為一體,象征著我們的校園文化精神植根傳統,包容世界,立足當下,放眼未來。
文化走廊既包括室外游廊,也包括文化墻,文化墻的主題是“經典與生活”。文化墻當屬我校物態文化的亮點,集中傳達了我們明禮尚德的文化訴求。“武小賦”是一篇散文詩,我們掛在文化墻的醒目位置,以吸引師生們的共鳴?!皩W校沿革”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學校的發展,讓全校師生一起分享武小走過的風雨歷程。“讀經誦典”是結合我?!敖浀渑c生活”“每期讀一部經典”的教育活動而設置,目的就是通過讀圖的方式讓學生從小接觸經典。“名人展示”既展示文化名人的勵志、勤學、報國故事,又展示優秀校友的成功事跡,激勵師生?!皩W校生活”就是截取師生教育、生活中的片斷,集中呈現,供全體師生分享和諧美好校園?!笆止に嚻氛故尽笔怯靡粋€實木博古架展示師生優秀手工作品等。這一工程將極大地提升了我校的辦學品味。
走進我們的校園,靜臥在鮮花叢中的“知書尚禮” 文化石將引導我們步入一個四季常綠、四季常香、四季常艷生態文化圈中。這就是我們通過合理套種植物并點綴以命名后的雕塑、曲路、美石、小亭而構建的景觀文化,是它們呼應著我們的文化志趣。
我校的室內文化主要是指由班級圖書角、班級植物園等組成的教室文化。同時,我們也突出功能室文化個性,如音樂室的律動、美術室的睿智等。
通過打造四大物質文化場景,使校園內的每個小空間,每件小物體,每個小細節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跡,透露著文化氣息。它們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文化場域,對學生耳濡目染,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
著力搭平臺,壯大校園活動文化
靜態的物質文化一旦成型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時間長了,對于活潑好動,求新尚奇的小學生來說,其吸引力與感染力就會相對降低。為了保持校園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從小事著力,搭建平臺,不斷壯大校園活動文化,把它們延伸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們所說的小事是指:活動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不務虛;活動形式力求人人能動,不作秀,并且把活動常態化、制度化,課程化。我們正是這樣一點一滴地壯大了校園活動文化。目前,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本校的八大精品活動文化。這些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高度認可。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擺脫了狹小的校園物質生存空間,延展了精神性存在,不僅讓校園充滿了朝氣,而且平添了縷縷書香氣。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細節性、全面性的工作,還需要學校的一系列制度予以保障,需要校長把握好文化理念的高度、行動的速度、實施的可行度,需要老師們不斷地總結、調整、創新。因此,它也往往為人們所忽視,所不解。但它又的確是教育工作中一個以小見大工程。只要我們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開動腦筋,小小的校園必然會生成引領學生終身的大文化。
(作者單位: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武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