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一組不甚清晰的照片,由國內某軍事網站發布。照片顯示,中午11時20分許,國產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直-20,在哈爾濱某機場成功首飛。
對輪廓酷似“黑鷹”直升機的直-20,軍事專家們表示,像美制“黑鷹”直升機一樣,直-20不僅將成為中國陸軍航空兵班級垂直突擊力量的中堅,更可以為海軍驅護艦的航空反潛,插上強有力的翅膀。同時,可以飛越青藏高原的10噸級國產軍用直升機的順利升空,還透露出另一重大喜訊——國產大功率渦軸發動機已經基本“搞定”了。擁有了這款“強力心臟”,更多的新型國產直升機,完全值得期待。
直-20升空時,披的是陸軍的“綠軍裝”。“由于長期缺乏給力的中型通用直升機,中國陸航的作戰模式,長期停留在支援地面作戰上,無法建立空中突擊師。”軍事專家李小健表示,“直-20一旦服役,將廣泛承擔起突擊運輸、特種部隊滲透、搜救及后勤支援任務。”
有了直-20,配合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投送能力,中國陸軍力量將能迅速被投送到熱點地區,快速反應能力登上新臺階。
“目前陸航的通用直升機主要是俄制的‘河馬’和美制的‘黑鷹’,買來的裝備畢竟受制于人。直-20采用五葉槳旋翼而非‘黑鷹’的四葉槳,有空中受油管,有比‘黑鷹’更大的座艙空間和內部油箱,有助于提高氣象條件惡劣的高原的飛行性能。”李小健認為,直-20的入役將大大提高我軍陸航部隊的裝備自主性,可以不受限制地大量生產和裝備,廣泛用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的救災工作。
新華社軍分社專家鄭文浩則稱,中國海軍對于反潛直升機的求賢若渴,比陸航對突擊運輸直升機的需求更甚。
“目前,中國海軍戰艦搭載的直-9和卡-28兩款反潛直升機,都不太合適。”鄭文浩稱,“直-9是4噸級直升機,個頭太小,搜潛時只能一架裝反潛魚雷,另一架裝聲吶浮標,進行配合。這大大降低了反潛作戰的效率。”
卡-28雖然夠大,且機身特別短,占用甲板面積小,可它“特立獨行”地采用了旋翼共軸反轉設計,頂著兩幅旋翼,不僅有相互“打架”的危險,更增加了高度,迫使驅護艦在設計時就把機庫做高。這會抬高戰艦重心,難以設置雙機庫,限制了載機數量。
而如果低矮身材的直-20能夠如“海鷹”(“黑鷹”的海軍型)一樣折疊機尾,那么它只需占據很小的空間,一艘驅逐艦、甚至護衛艦搭載兩架中型直升機將不是夢。
超過10噸的起飛重量、較大的內部空間與航程,使直-20在執行反潛搜索與攻擊、反艦中繼制導、遠程通訊中繼和海上搜救等任務時,顯得游刃有余。
“除了陸海軍,直-20還有望加入海軍陸戰隊,登上未來的兩棲攻擊艦,參與奪島作戰。”鄭文浩說,“其實在民用領域,維護簡便、使用成本低廉的直-20,也大有施展空間。”因此,在未來的中華大地,我們或許將隨處邂逅直-20那修長的身影。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