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龐比度美術館書店付款時,坐在柜臺后的收銀員看看我手上的書,沒有抬頭,看也沒有看我一眼,就一面打電腦一面用流利法文跟我說話。
我對她笑一笑,然后慢慢用流利的廣東話跟她說:“對不起,我聽不明白你講的什么。”
收銀員停下手上的工作,抬頭看了我一眼,然后用帶有濃郁法國口音的英語跟我說:“你手上的那本是樣本,請你到剛才你拿書的地方找一本有價錢標簽的。”店員不只能說英語,而且禮貌還不錯,最后更附送一個笑容。
這一招萬試萬靈,尤其是在巴黎。
“很好哦!”英國友人M哈哈大笑,身旁法國妻子MM笑得更厲害。“大概是尊嚴的問題,如果你一開始就用英語,即是說兩方都默認了英語是世界第一語言,驕傲的法國人不會就范,現在大家平等了,就可以找到溝通的共同點。”
語言是一件事,禮貌又是另一件事。當你走進店鋪,如果沒有先主動跟店主或店員問好,就好像擅自闖進別人的家一樣。“還好我一向很有禮貌,就算我用廣東話說臟話他們也不會覺得有異。”我得意地笑。
M是典型的英國人,大眼睛兩邊微微向下,尖尖的鼻子,恰到好處的純凈英國口音英語,十分俊朗,難怪MM常常看著他。我也留意到,大屋里面的照片全是M和兩個女兒,也很漂亮的MM很少上鏡。一起快十年了,有兩個很標致的女兒,但他們最近才結婚。因為與意大利肥肥團撞期的關系,我們錯過了他們在布拉格舉行的婚禮,為表歉意我們特意到巴黎幾天,還到了當地的亞洲超市買材料,做了一頓正宗泰國菜給他們吃。住在市郊,半個小時的火車就逃過了巴黎市中心的壓力與超標生活指數,我們在大廳里吃吃喝喝,很快就到凌晨兩點。
M和MM都是教師,M更是當地聘請的第一個不是法裔的法文教師,雖然一周各人只工作數小時(法例規定),但兩個女兒的生活起居真的夠他們忙,每天要七時起床,數不完的課外活動,比上班還忙碌。
我們走出露臺,四周靜悄悄的,完全不覺得身在巴黎,但這是我這么多次到巴黎最開心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