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奧巴馬執政以來最艱難的一年,他遇到了若干法案未被通過、醫改遭到重重阻力、政府停擺等問題。跟訪奧巴馬多年的《紐約客》主編刊文總結了奧巴馬為什么能在“艱難一年”里依然受歡迎:主要原因之一是他會吹“狗哨”(dog-whistle)。
吹“狗哨”,指的是政客們以某種方式說一些取悅特定群體的話,使之僅僅傳入目標群體的耳中。狗哨一詞來自澳大利亞,原本是澳大利亞牧羊人呼喚牧羊犬使用的一種高頻口哨,其聲音人聽不到,只有牧羊犬能夠聽到。
政客為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自然不希望得罪任何人群。但如果政客什么都不說,人們也會因為他無法代表自己的利益,而拒絕支持他。為了解決這對矛盾,政客經常在自己的演講中埋下大量“暗號”。當一般人聽到這些“暗號”后,會認為這些詞語無關緊要并會對其完全忽視,但當特定群體聽到時會十分激動,他們會認為政客站在自己這邊。

大約1997年前后,“狗哨”政治開始在澳大利亞政界流行,澳大利亞競選戰略家克羅斯比后來將這個詞引入英國,最后在世界范圍內開始被使用。
奧巴馬這樣吹“狗哨”:即使在最堅定的民主黨支持者面前,奧巴馬也避免使用“自由主義”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已經成為了一個注定會引起大量民眾反對的“頻率”。不但共和黨人反對自由主義,就連民主黨中,也有不少人士反對自由主義所提倡的過度社會保障。
所以要提到“自由主義”時,奧巴馬往往聲稱“我的目標是保證每個人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及得到他人的尊敬”。實際上這句話就是自由主義的精髓,但很多從“本能”上反對自由主義的人并不知道這一點。于是,當奧巴馬說出這種話時,有自由主義傾向的人會認為奧巴馬站在自己這邊,而“本能”反對自由主義的人也不會感到憤怒,畢竟人們很難反對“保證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樣的言論。
克林頓也從不說“自由主義”。為了獲得大眾的支持,克林頓一直自稱“中立派”,中立派的一大特征就是自己沒有太多的原則,任何派別的原則都可以為其所用。這樣一來,克林頓一提“中立派”這個詞,本質就是在討好部分不那么憎恨他的共和黨選民。
小布什的“狗哨”則是“具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保守主義者往往對弱勢群體不理不睬,強調凡事靠自己而不是社會。在小布什“具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的競選口號中,共和黨人看到的重點是“保守主義”,但民主黨選民看到的就成了“具有同情心”。
通常來說,”狗哨“一般在大選前后出現較為頻繁。但現在,在政客和候選人的一舉一動都被媒體和社交網站記錄下來的今天,任何一句不妥言語都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狗哨”不得不無處不在。在《紐約客》的報道中,即使當選之后,奧巴馬在對象只有百余人的場合中發言,依然也很注意用“保證人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這樣的長句來替代“自由主義”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