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北京愛情故事》一度的宣傳主題是,文藝屌絲獻禮女神。陳思誠給佟麗婭看的第一版劇本上,特別標注了一行文字:“獻給即將到來的婚姻”。
在其中,身兼編劇、導演的陳思誠寫了一個跟電視版完全不同的故事,貫串了五個人生階段的愛情。表現年輕時段時,除了他和佟麗婭,電視版的其他演員無一出現在電影中。這一橋段里,陳思誠不再是電視版中高富帥的紈绔少爺,卻以沒房沒車沒北京戶口的屌絲身份,打敗了家財萬貫的富家子,俘獲女神芳心。
這種詮釋,極易讓人聯想到現實中的陳思誠和佟麗婭:陳思誠雖出身干部家庭,卻躥紅于鄉土角色,成名后總被坊間評價骨子里貴氣不足;佟麗婭的被矚目則截然不同,她的古裝形象驚為天人,頗具女神風范。
2月10日,電影《北京愛情故事》首映時,導演康洪雷并沒有出現在現場,這位助陳思誠走紅的貴人,直到當晚11點才忙完自個兒手頭的工作。他客串過電視版的《北京愛情故事》,還沒看到電影。可這并不妨礙他對陳思誠贊不絕口。也許有些吊詭,康洪雷并沒怎么談及《士兵突擊》,卻對陳思誠之前演過的電視劇《民工》不吝表揚。“他演了一個青年農民,演得非常好的一個戲,不知什么原因,被中央臺剪得稀里嘩啦,不然(陳思誠肯定)早火在《士兵突擊》之前。”
《民工》拍攝于十年前,時年26歲的陳思誠剛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一年。合作中,他給了康洪雷有激情、有思想、上進心強的好印象,“他寫歌兒、寫劇本,寫年輕人的生活,寫出來的東西也不灰色不悲觀,跟我的風格很像,我很喜歡,愿意跟他聊天”。但那時,康洪雷并沒覺察出陳思誠有當導演的潛質。他記得,陳思誠愛在劇組照鏡子,后來被他扔了“就不照了”。這一點也被出演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的演員王慶祥提及,王慶祥曾跟大學時代的陳思誠合作過,他回憶說,當時全組人找鏡子都找不到,最后每次都發現在陳思誠手里攥著。
直到近幾年,佟麗婭接受采訪時還曾表示,估計陳思誠的護膚品多過自己,出門前費的時間也比她長。
所以陳思誠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坊間很多人認為的“屌絲”,在康洪雷的回憶里,陳思成曾經被劇組的人調侃為“Peter Chen”—“Peter”指的就是美國的帥哥演員布拉德·皮特。
接受壹讀采訪時,陳思誠并沒有直接回應“演技派還是偶像派”的問題—他認為自己應該屬于“才貌雙”的范疇。2013年8月,在電影《一路順瘋》的發布會上,陳思誠曾大膽自稱:“帥是我給人撲面而來的印象”。而如今他對壹讀記者說:“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不斷挑戰,反差越大的,反派、變態、壞人、自毀形象的我都去挑戰,也都演過。”
讓這個目標清晰起來的起點,陳思誠覺得是參演康洪雷導演的《士兵突擊》。2009年,《士兵突擊》播出后,陳思誠火得一塌糊涂,他在隨后不斷接受的采訪中反復提及,之前對演戲特別抵觸,“會覺得這是什么爛戲啊,但還得演,為了賺錢、生存……尤其是現在喜歡你的影迷,他們會把你之前演的所有戲都淘出來,比如我有時候就祈禱大家千萬別去看,太可怕了!我寧可認為那不是我演的戲。”

陳思誠說,康洪雷曾語重心長地讓他了解,既然喜歡演戲,就不能糊弄自己。“《士兵突擊》這個戲讓我成長得太快了,我得到了很多的東西,思想上的。”
現在的陳思誠“盡量去避免選一個跟我本人特別像的角色”。曾經的他,對《士兵突擊》中的成才情有獨鐘,覺得與之“血肉相連”。
事實上,在《士兵突擊》中,陳思誠最初著意的角色,是在劇中有著顯著轉變的主角許三多。“一次和康導吃飯,我對他說自己很想演許三多,他笑著罵我‘不要臉’,說一桌人中就數你最搶眼、最活絡、最受歡迎,你怎么演得了許三多!”
飾演完成才,他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我選擇做成才那樣的人。這部戲的結論就是成才的路比許三多要長得多,但同時也迷茫得多。”陳思誠從成才身上看到了自己。“我以前可能走得太急了,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因為理想而忽略了別的東西。”
他口中的“以前”包含了一次被學校開除的經歷。陳思誠18歲時就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因為一次與校外人士的沖突,陳思誠被學校記過處分,加上之前已有遲到和不良表現的扣分記錄,他被開除學籍。
彼時,陳父得到消息當晚從沈陽飛到上海。陳思誠曾憶及接下來“尷尬、窒息的場景”:“他穿著皺巴巴的T恤和短褲,可見他有多么著急。我們敲遍了校領導、系主任、學生處長家的門,四處求情。”但還是沒能改變結果。
“感覺一夜之間長大了,雖然那種長大的感覺是支離破碎、違背自然規律的。像我們這種從一個富足的、溫暖的家庭走出來的孩子,都特別晚熟,只有當自己真的遇到事情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熟起來。”
退學后,陳思誠沒有按家里的意思出國留學,執意再度報考藝術院校。兩年后(被高校開除后兩年內不許參加高考)陳思誠報考中央戲劇學院,校方由于他的“不良記錄”沒錄取他,幾經周折,陳思誠最終才考入中央戲劇學院。
成名后的陳思誠鋒芒畢露,他有粉絲曾在貼吧留言,看到他錄節目總戴著鴨舌帽“覺得不好”,當時的陳思誠宣稱“驕傲是一種氣質”。有一次錄制《藝術人生》,他和《士兵突擊》的編劇蘭曉龍“掐”起來,因為蘭說成才不會成功,許三多會成功。雖然這段播出時被剪掉了,但陳思誠對于“成才”這個角色的認同和維護,還有那咄咄逼人的自信,都可見一斑。

《士兵突擊》播出四年后,聲稱“要成為做蛋糕的人,而不是一塊被人分的蛋糕”的陳思誠晉升為導演,其直言的性子也并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收斂。陳思誠也曾表示“很想掛個匾額提醒自己—銳斂鋒藏”,但如今看來,這樣的話標榜個性的意味要多過自我警醒。
張揚的他面對媒體,難免會引發爭議。比如他曾說,雖然具備軍人情結,但不會去當兵。“戰時當兵,我可以把自已的東西都拋灑給戰場,大不了就是為國家、為民族、為大義去犧牲小我。可是和平年代的兵,更多需要犧牲的是日常生活,我覺得相對來說不當兵更會發揮我的光和熱。”他目光灼灼,“你明白嗎?和平年代當兵體現不出我的價值。”
2012年,他曾在某電視劇的發布會上告訴媒體“你真要我說些什么,我只能告訴你,這個劇沒什么好看的”;2013年,他評價搭檔演員包貝爾時儼然一種導演的口氣:“我們一直在拍戲過程中‘打擊’他。一般演員基本功處于60分,你要不斷地壓榨他才能達到80分”。
而到了大銀幕的處女作發布會,他直接沒給新婚妻子和營銷團隊面子,對于安排的親昵環節先是表示不知情,后又在無奈的表情和語氣中埋怨“讓我喂她下,直接說不就完了嗎”……
《士兵突擊》爆紅后,他選擇沉寂一年,接拍了地下電影《春風沉醉的晚上》。兩年后,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取得高收視率,他又決定重新創作劇本拍電影。為這種心高氣傲的行為背書的是,陳思誠的確有著不小的閱讀和看片量,交談中經常引經據典,因為厚積,才可以有這樣的薄發。他曾笑言,自己最初讀名著是為了賣帥,“沒想到真看進去了”。他這樣點評過國內著作:“莫言的《檀香型》非常喜歡,但他的《生死疲勞》就不太喜歡;賈平凹的《廢都》喜歡,但《秦腔》不喜歡;《藏獒》第一部喜歡,第二三部不行,但《狼圖騰》是真好。此外,王朔的書我都看過,我都很喜歡,因為我覺得我是知道他想干什么的。”他還說:“人在遇到大傷痛的時候是看書的最佳時機”。這很容易讓人聯想,他的最佳時機是不是來自于成才般被打壓的時刻。

陳思誠談名著,“莫言的《檀香刑》非常喜歡,但《生死疲勞》就不太喜歡。賈平凹的《廢都》喜歡,《秦腔》不喜歡。《藏獒》第一部喜歡,第二三部不行。《狼圖騰》是真好”。
陳思誠反感“無腦”的商業片,對呂克·貝松(法國導演,代表作《這個殺手不太冷》等)、馬丁·斯科西斯(美國導演,代表作《雨果》等)如數家珍。電影《北京愛情故事》中,陳思誠嘗試用空間的方法講時間和愛情的概念,盡管最終呈現并不如人意,但在野心上略勝一籌。
作為新人導演,能邀請到劉嘉玲出演無疑是一件幸事。為了說服劉嘉玲,陳思誠先后到香港、上海跟其說劇本,最終打動劉。1月10日的首映發布會上,主演中唯一看過全片的劉嘉玲,在臺上深鞠一躬,盛贊臺下其他演員梁家輝、王學兵、郭京飛、余男、王慶祥、金燕玲等,說太感謝能共同出演,希望以后有機會能搭戲。據說,陳思誠原先計劃邀請徐崢、吳秀波加盟,但最后因二人2013年大火、片酬上揚而合作落空。
在外界看來,裝酷、不羈的陳思誠似乎滿足了女人對于男人“討人喜歡的壞”的全部想象,但佟麗婭卻說,現實中的陳思誠并沒那么浪漫。兩年前,當兩人戀情被證實時,陳思誠曾遭遇一系列負面消息危機,包括《北京愛情故事》電視版劇本著作權歸屬爭議,以及他為了泡妞刪減兄弟戲份的傳言等等。這段戀情當初曾經并不被看好,不過如今兩人幾乎是毫無間隙地走到了婚姻。陳思誠不認為自己是“屌絲”,佟麗婭則“一點都不喜歡女神這個稱呼”,并且她在壹讀記者面前還表現得格外維護丈夫:“思誠一點都不屌絲,他很文藝,很學院派。”
陳思誠對于未來依舊野心勃勃,他希望自己的2014年可以“不做演員,那就做導演,做編劇,做創作的事情。”他相信自己不會被時代所辜負,“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做事只要邁出一步,只要想做,是一定能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