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冠在《我是歌手》節目中露了兩次臉,還沒有掀起多少風浪,就迅速被淘汰出局?!拔疫@種溫暖中音是來送死的”,顯然他對自己的定位和成績已經想得特別清楚了。在眾多“很多年以前我很紅”的參賽歌手里,品冠倒是把這個節目強行加給每個人的共同標簽藏得不露蹤跡,兩次上臺演唱之后又都滿頭大汗如初出茅廬,卻還是不能逃脫積分墊底的命運。觀眾票選的無情說明了如今的樂壇對這種歌手的殘酷—只能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多樣化”的補充而出場幾次而已。但既來之則安之,《我是歌手》通常被視作高音的舞臺,會突然冒出這么一個無論顏還是聲都那么好好先生標準男朋友的人物,終歸是點新意思—別忘了當年品冠的綽號是“學生情人”,這兩期節目也許是在精準打擊90年代后半期和世紀之交讀大學的那個群體。
只有這個小群體會準確區分作為品牌和作為歌唱組合的“無印良品”。兩人都來自在馬來西亞的教堂唱詩班,因為滾石的“海選”而臨時組合錄制小樣而被李宗盛選中。他們之中聲音年輕的那個是光良,而實際上小了兩歲的是品冠。14年前,無印良品組合突然宣布解散,這個填補“優客李林”之后空白的男聲組合拆伙的公開原因一直很表面,不過,若兩個人擯棄前嫌攜手出現在《我是歌手》這個舞臺上的話,人們可以憑著懷舊的感情讓他們多堅持幾場。

也特別能理解為什么投票結果品冠兩次都墊底。第一次唱自己的歌,他做了一個折中之選,沒有選最能發揮自己聲線的單飛作品,而是無印良品的第一張專輯同名曲《掌心》。光良和品冠的聲音相仿,但細聽就知道前者偏尖偏高,后者中音淳厚,合唱曲才會有珠聯璧合的期待。而第二次選唱孫燕姿的歌,技術上無可挑剔,但是情感表達又太過含蓄。在一個滿場飄巨肺以觀眾投票定勝負的舞臺上,溫和的中音內斂的表演有多吃虧,顯而易見。而他的人氣卻沒能如愿高漲起來,一個慢熱又過時的歌手要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中,是一個多么緩慢而艱難的過程。
兩次表演,品冠給人留下了溫文爾雅、羞澀內向、謙虛過度的感覺。其實他出演過不少影視作品,時常以“冷面笑將”的形象出沒在臺灣的綜藝節目里,他的拿手好戲是模仿。他模仿過李宗盛、張國榮、張學友,最拿手的是學周華健,在央視節目里他也模仿過,但跟撒貝寧做主持的節目風格極為不搭。他的風格就像打開中學時暗戀過的男生禮貌回贈的明信片,寥寥幾字,個中的情感需要自行發揮腦補。有距離感,無煙火氣,他像個并不銳利的林志炫或太直的吳青峰,在他身上找萌點腐點都太強人所難。他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好人,一段美好的回憶,但也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