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菊與刀》之前,世界上有沒有日本人?在日本作家橘玲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橘玲本是日本暢銷小說作家,卻屢屢為“什么是日本人”而困擾,遂寫下《括號里的日本人》為自己解惑。本書從一開始,作者就否定了《菊與刀》的觀點,認為日本人與美國人其實沒什么不同。所謂日本人的特殊性,不過是舶來品。
回到19 4 4年,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受美國戰時情報局海外情報部的委托,分析日本社會及日本人。她憑借對美籍日本人的采訪、觀看日本電影和閱讀與日本相關的書籍來做研究,1946年研究成果出版,即著名的《菊與刀》。
《菊與刀》之后,研究日本人的著作數目龐大,分析方法各不相同,論點和結論也五花八門,但每本書都在談“日本人的特殊性”。但迄今為止,《菊與刀》仍然是分析日本國民性的經典著作,非但在美國大賣,在全球有十幾個翻譯版本,日本人也爭相購買,想看看“到底什么是日本人”。而橘玲認為,日本人對本國人的研究已經被本尼迪克特帶入誤區,日本文化論已成為“大眾的消費對象”。他認為,本尼迪克特抱著尋求美日國民的相異點出發,忽視了兩國人的相似之處,這種選擇性的研究能否成立,值得懷疑。因此,在《括號里的日本人》一書中,橘玲用人類學、統計學和現代政治學的方法試圖告訴讀者:日本人和美國人沒什么差別。

“為了國家你會積極參戰嗎?”塞浦路斯、瑞典、芬蘭和中國的受訪者支持率均在75%以上,而日本只有15%是所有受訪者中比率最低的。
橘玲并沒有逐一反駁本尼迪克特的論點,而是拿出了新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如,普遍的觀點認為日本人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并愿意為國家獻身。橘玲引用了“世界價值觀調查”的數據對此進行了反駁。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價值觀調查”的相關人員在80多個國家對國民價值觀進行了調查,在一項“為了國家你會積極參戰嗎?”的調查中,包括塞浦路斯、瑞典、芬蘭和中國在內的受訪者,支持率均在75%以上,而非常意外的是,日本只有15%的人愿意為祖國而戰是所有受訪者中比率最低的。在另一項“你為身為××國民感到自豪嗎?”的調查中,日本人回答“非常自豪”的比率也位列最末,只有57.4%,而中國人是78.9%。還有一項值得玩味的調查“權威或權力應受到極大的尊重嗎?”持肯定態度的中國人比率為43.4%,而日本人僅為3.2%。
這些都與普遍的觀點大相徑庭,不過,也有人反駁,這不過是二戰后,日本人因戰敗而受到的和平教育的結果。但橘玲認為,如果日本人的價值觀如此容易被改變,那究竟有沒有真正所謂的國民性呢?
他以常見的“國民性”舉例:為什么在日本人生活中,無時不在微笑并顯得小心翼翼?為什么日本企業要施行終身聘用制,長尊幼卑等級森嚴?橘玲以泰國為例進行比較泰國曾施行過“薩克迪納”制度,即根據擁有的田地(計量單位為:賴)將人劃分成不同的階級:奴隸5賴、農民25賴、官吏400賴、皇太子10萬賴,國王則擁有所有土地。這種層級制度與日本江戶時代俸祿相同,雖被廢除,但深深影響了泰國的社會結構。每個人都具有與自己身份相當的場所,不能有非分之想。于是在現在,泰國人面對長輩、上司、下屬和朋友,所表現的不同態度與自我抑制就顯得關鍵,與日本人非常相似。泰國也被稱為“微笑的國度”,泰國人臉上的微笑代表著希望合乎對方的要求、不給對方添麻煩;為不使對方不愉快,抑制自己的憤怒等等。這也與日本人相似。
橘玲回溯人類社會的起源,從各大洲的地理環境做縱向比較。亞洲的農耕文明在形成之初便決定了日本人的習性。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不同,它是個無法退出的封閉社會。大多數人想要生活在一起,必須固定各自在社會中的身份。于是,這種“身份制”得以產生。人的身份被確定后,即有各式各樣的規則和禁忌。人們一旦打破禁忌,則會被驅逐或受到制裁,從社會關系中被分離。被西方人所稱道的日本文化中的“恥”、“和”、“表和里”等,都只是亞洲農耕社會的各種特征。日本的社會文化、習俗和行為習慣,實際上是亞洲極其普遍的東西。
可惜的是,在這本書里,橘玲只回溯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將各類學科的知識重新梳理,找出能夠證明“日本人并不特殊”的證據。他沒能在《菊與刀》的框架之內反駁其謬誤。書中篇幅眾多,但多在引用甚至摘錄各類學科的研究結果,未能自成體系。但這些瑕疵并不能掩蓋作者觀點的光芒。畢竟,日本人被稱為特殊的民族如此之久,總要有個小男孩站出來說:看,其實日本人也并不特別。
張梅 著
甘肅民族出版社
2013年12月 32.00元
《家師逸事》
談到修行時他說:“我年輕時候觀想皈依境,總想著家里該刷房了,按儀軌修一坐四十分鐘,正好觀想把房子刷一遍。后來越來越熟練,打一坐能刷兩三遍。”藏傳佛教的仁波切應該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本師徒對話錄告訴你。
孫郁 著
三聯書店
2014年1月 39.80元
《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閑錄》
孫郁此書不僅寫汪曾祺一個人,也通過汪與沈從文、聞一多、浦江請、李健吾等人的交往,寫中國社會的萬象變遷。作者向汪曾祺致以極高的敬意,同時又指出汪曾祺在政治、交際、思想、文學上的不足,是一本溫情而中肯的評述之作。
姜淑梅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年10月 32.80元
《亂時候,窮時候》
這是一個“講故事”稀缺的時代。山東婦女姜淑梅歷經民國、抗戰、新中國建立后的一系列歷史,在60歲那年開始認字,15年后開始寫自己一生的經歷。她的文字通俗而凝練,有人評價:“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到心里”。
【清】劉樹屏 著
新星出版社
2014年1月 880.00元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
這套印刷精美、四卷八冊的字課圖說初版于1901年,是晚清民國第一部學校編撰語文課本,近年熱銷的《國民字課圖說》和《共和國教科書》都深受其影響。胡適、竺可楨、茅盾等人,早年也以此為他們童年的啟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