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恰當,能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英語教學奠定成功的基調,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能引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強烈欲望,激發英語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深入思考英語學習中遇到的新問題,從而真正進入英語學習的最佳狀態,使英語教學和諧自然地開展下去。課堂導入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值得每一位英語教育工作者研究。
知識內在聯系的導入
復習導入 孔子認為:“溫故而知新。”英語學習強調循序漸進,學生在學習高一層次的知識之前需要以較低層次的知識為基礎,需要引導學生復習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識作為輔墊,讓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知新”。在“舊知”與“新知”間做好恰當的搭橋鋪路工作,讓學生在“新”“舊”知識間迅速建立起有效的聯系,以“舊”引“新”,從而讓學生準確理解與掌握較高層次的知識。通常在新授課之前,可以針對已學知識采用復習、提問、做練習等方法進行導入,以使學生感覺到新知識并不陌生,從而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原有認知結構體系之中,以有效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以引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預習導入 教師在新授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的內容在新授課時應該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出來,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充分的準備,同時更是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預習的內容要緊緊圍繞新授內容,更要簡明扼要。比如,執教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3 “What’s your job?”這一課時,一位教師要求學生開展一個小調查(Make a surrey):大家想象一下15年后自己從事什么職業,并且用表格的形式繪制出來。課堂上要求學生們對自己制作的表格加以說明。由于準備充分,學生表現非常活躍,興趣盎然,新課進行得相當順利。
在生動直觀中導入
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憑借幻燈片、視頻、實物等以其形象逼真的現場感受與強烈的視聽效果有效地吸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比如,一位教師教學“服裝名稱”時,將課前收集的玩具娃娃的各類小服裝、衣帽等展示給學生,因為這些玩具漂亮可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都迫不及待地想用英語正確地說出自己沒有學到的服裝的名稱,于是,教師趁勢導入新課。
背景知識導入 學習西方節日時,可以將中西習俗進行對比、介紹節日的來歷等。在學習有關人物傳記時,可以介紹這些人物的成功人生或生平。可以通過教唱英文歌曲、播放相關視頻等,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英語文化的內涵。比如,執教“At Christmas”一課時,一位教師要求學生在網絡上查找相關資料并且自主制作一張圣誕賀卡。課堂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將自己制作的圣誕賀卡張貼在黑板上,英語課堂充滿著濃濃的節日氣氛。然后,執教老師教唱了一首圣誕歌——“White Christmas!”接著,執教老師讓學生們自主介紹所了解到的Christmas。最后,執教老師引出“Spring Festival”,提出“What do people buy for Christmas/Spring Festival?”這個問題,學生們的回答精彩紛呈,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活躍,讓學生們從中了解到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識。
在以疑設問中導入
談話導入 教師應精心設置有關話題,通過談話自然而然引入新課,有利于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成為英語學習的“主角”,大膽參與討論,參與探究,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比如,教學“動物類”單詞這一課時,一位教師精心設置了“in the zoo”這一話題,讓學生們自主發表自己的獨特看法:“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執教老師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們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獨特看法。學生們個個熱情高漲,大膽表達,個性張揚,主動參與。
懸念導入 “疑問”是學習的起源,有“疑”才會有“問”、有“究”,學生才能學有所得。教師應巧妙設置懸念,以引發學生強烈的“破疑”欲望。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用形式多樣、能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方法設置疑問,將學生引入英語學習的最佳境界。比如,一位教師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At a party“The one in /with……”這一句型時,故作神秘地對學生說:“今天我給大家引薦幾位名人,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介紹對號入座,猜猜是幾號人物?猜對的,獲得‘最佳智慧星’的稱號。”執教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許多歌星、影星和球星的圖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們根據執教老師的描述從外貌、穿著等方面找出恰當的人物,從而引出in與with的區別。
結束語
課堂導入是一門值得教師進行探究的藝術。課堂導入是英語課堂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恰當有效的導入能迅速吸引學生進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恰當有效的導入能及時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讓學生進入英語學習的最佳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鶴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