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研究的目的,在于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改革課堂結構,優化教學模式,以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為目標。筆者所在學校正在實踐的“導學案六環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根據校情、教情、學情研討確定的發展方向,模式優先的方法促使教師更新理念,再通過實踐讓教師自主實踐,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概念界定和應注意的問題
“導學案六環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以課標、課本為綱,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主線設計一份學案,讓學案和教師的指導成為課堂教學過程的載體和抓手;“六環節”是指課堂教學實施的六個流程,包括“呈現目標,明確任務”“合作預習,問題導向”“生問師答,定向釋疑”“收獲展示,拓展提升”“強化訓練,當堂達標”“小組評價,師生反思”等六個環節,以此來培養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最初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模式,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能有較大的改變,獨霸課堂,以“灌輸”為主的現象能基本杜絕,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主動性會不斷增強,但還是注意以下問題:教師對新模式實踐的積極性不高,總是由于學生成績的原因,教師在思想上有抵觸情緒,使全面實踐不能落實。對學生的培訓相對滯后,學生在課堂上的質疑積極性不高,或者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是很透徹。學生的小組榮譽感不強,使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下降,合作學習的興趣不大。小組合作學習的氣氛不濃,單打獨斗的現象時有發生,組內學生的分工不明確,學習的效率不高;班級管理對每節課小組評價后續工作的缺失,嚴重制約著學生展示、小組競賽的積極性。教師的課堂教學放不開手腳,主導作用不能充分體現,或者過多的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學生對過程與方法的探究、情感激發,學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過程考慮很少。
實施方法
“導學案六環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中,應注意各環節的時間分配和實施方法,教師的靈活引導,有助于課堂的高效,在每一個環節中的具體方法歸納如下:
呈現目標,明確任務 每節課的復習與引入可放在本環節之前,教師用多種方式,如聽寫、調板、紙條考查等方式復習,也可由組長組織小組集體回顧。用精煉的語言或情景引入課題,之后準確呈現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學生讀后就知道了自己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心中有數,有的放矢,讓學生有目的的進入學習狀態。
合作預習,問題導向 這一環節學生根據學案中設置的問題,小組進行合作預習,對個人不會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解決,讓全部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初步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或小組指導,并注意收集學生不會、不懂和易錯的信息,集中后及時進行二次備課。對學案中的問題簡單的、學生會的沒必要重復講解,以便節約時間;對學生難理解,或者需要大量知識鏈接的問題,在二次備課后進行第一次精講。
生問師答,定向釋疑 此環節主要集中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一節課第二次精講的部分,有助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系統掌握和融會貫通。學生質疑的學法指導需要明確且有針對性,學生的質疑更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思考深度,能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收獲展示,拓展提升 本環節方法比較靈活,可讓學生整理筆記,或準確記憶,或展示所學,或根據學生的質疑問題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或在組內由組長負責對知識點逐一落實,總之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消化,并與之前所學的知識有機聯系,達到對知識系統掌握的目的,為下一步的當堂檢測打好基礎。
強化訓練,當堂達標 本環節對學生必需要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合上課本、筆記本,不能相互討論,并在規定的時間內要獨立完成學案中的檢測題目,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收集學生答題信息,為課后的個別輔導提供依據。用具體的分值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將小組結果記入小組的最終得分,來激發學生小組競賽的積極性,又為最后的小組評價做好準備。
小組評價,師生反思 本環節既是對學生和小組在本節課中具體表現的整體評價,以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反思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促進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課后反思,能對下一節課的方法進行改進,教學知識的導向上更加明確,對本節課的缺失進行彌補。
結束語
以上是在“導學案六環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實踐中的一些思考與反思,也是在課堂教學各環節中的具體作法,教師應該在不同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通過理念轉變、熟練操作、創新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北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