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性課程,涉及的內容也很豐富,從信息的管理、應用文檔的設計、數據統計與分析、圖片與音視頻獲取與處理到動畫及多媒體作品制作、主題網站設計甚至VB程序設計、物聯網與機器人技術等,本應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課程,但現實卻不盡人意:一部分學生因小學信息技術基礎打得不扎實,而覺得內容太難完成不了課堂作業,一部分學生課余經常上網沉迷網絡游戲,而覺得課堂內容過于枯燥乏味;一部分學生雖然上課很認真內容能掌握,但只會模仿教材上的事例,不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把握教材
如初中必修下冊第9章《走進網絡世界》第1節“網絡基礎知識”第3點物聯網,有些老師因為自己本身對物聯網就不太了解,加上考綱不考、學生沒法操作等原因,所以,就對著課本讀一讀或干脆一跳而過。如果是這樣的話,學生們的知識儲備就失去了一次寶貴的機會。筆者的做法簡單、沒有新意,不過效果還不錯,但凡不能當場操作、沒有條件練習的內容,自己先學習加深了解,上課時簡單介紹,并跟學生說:“老師對這方面的知識也不是很了解,同學們有沒有鉆研的興趣呢?”以此來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熱情,鼓勵他們采用課后上網查閱資料,下一節課交流的方法來加深認識。雖然有些同學也是一知半解地對著網上搜來的信息讀了一遍,但比老師讀一遍的效果要好很多,他至少知道有這么回事;而在學生收集信息介紹的過程中,也逼著老師進一步加強學習,否則下節課就沒法對學生交流的內容加以點評了。
一堂課的成敗有很多要素,但設計一堂課最關鍵就是如何化解教學難點。化解教學難點的方法很多,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逐漸摸索出一套比較適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稱之為“以提升素養為目的,以解決問題為主線”的“問題牽引式”教學法。主要流程有:問題引發,即通過情境創設,發現學生實際生活中有待解決的問題,作為教學主線;問題研析,即師生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對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把難點細化);問題解決,即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知識與技能,根據師生共同分析所得出的解題步驟與方法,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或得到滿意的結果,或發現新的問題;問題延生,即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發現新的問題,進一步加以探討與深入,提升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來源于生活的“問題”
那么,這個“問題牽引式”教學法中的主角就是“問題”,這個“問題”從何處得來?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取自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范例,這個“問題”就是通常所說的情意創設——導入部分。那么,如何來設計這條教學主線呢?筆者通常采用倒推法。
筆者在2012年開設的一節公開課:初中必修(上冊)第4章《數據統計與分析》的第4節《數據圖表與分析》,本課內容處于信息處理過程的“信息發布和交流”環節,內容主要圍繞數據的表達方式——圖表展開教學的。先讓學生了解描述數據形式的多樣性,進而比較、歸納出圖表在某種場合的優勢,進一步探究圖表的建立、編輯、修飾、美化方法,鼓勵學生對數據進行創造性地加工、分析,用恰當的圖表直觀表達出自己對數據分析的結論和想法
初中必修(上冊)第4章《數據統計與分析》的第2節《表格規劃與修飾》,這是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的前期活動,關系到學生對數據的統計、處理,分析工作是學好數據處理的關鍵內容之一。教材涉及了數據庫的知識,要規劃工作表,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于是,筆者這樣加以設計:第一步,創設情景。“最近在網上瀏覽了兩條感興趣的新聞:一條是年畫寶寶的排名,有一個我關心的寶寶;另一條是蘇州市第十三屆新聞獎的評選,有一篇我關心的文章。請同學幫我找一下這兩條信息:查找‘石琳’小朋友的排名和總票數,查找文章《跑酷,跑上央視春晚》的獎項和作者。”結果當然是表格中查找數據比較快。接著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表格中查找數據較快呢?”是因為采用了行、列式的結構將同類數據作了歸類。“我們學習過相似的知識嗎?”通過Word中表格的制作進一步加深行與列的關系,引出Excel的學習。第二步,分析“年畫寶寶”表格,用來說明每個寶寶的信息用了4個數據,分別是排名、編號、姓名、總票數。那么,“我們是否也能試著將‘新聞獎’這篇文章提煉出這類有共性的數據呢?”
關注學生
能力需要提升,知識需要拓展。教師的教學設計,特別是問題的設計要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既能體驗到成就感,又要有挑戰性。學生的經驗包括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可以是信息技術知識的遷移,如Word、Excel、FrontPage等操作經驗的積累,也可以是其他學科知識的貫通,如數學、語文知識等。
而且,生活經驗可以涵蓋學生的所有經歷,都可以拿來運用,如旅游、游戲、故事、手工等。初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課堂教學除了教授知識之外,要注重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關注他們的情感,培養社會責任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