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電梯作為一種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像其他交通工具一樣,在給人們節省時間和體力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定的風險。為此,要通過樹立安全意識,加強維修保養;加強使用管理,做好宣傳培訓;加大安全整改,保障安全運行等管理工作規避其風險。
【關鍵詞】 電梯 維護保養 及時整改 使用管理 宣傳與培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電梯作為一種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且越來越依賴它。我國電梯數量正以每年十幾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國電梯數量約40萬臺。像任何交通工具一樣,電梯在給人們節省時間和體力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定的風險,要規避風險,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電梯的安全管理。為此,國務院于2003年6月1日頒布實施了《特種設備安全檢查條例》(373號文件),2014年1月我們的《特種設備法》就要實施了。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10年3月1日頒布實施了《電梯監督檢驗規程》。因此,筆者在此談一下做好電梯安全管理工作的體會。
1 樹立安全意識,加強維修保養
首先,電梯的不合理使用管理和維護保養,是容易發生設備和人身傷亡事故的,因此在電梯從業人員中要廣泛宣傳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時時處處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例如:建立電梯安全管理制度,電梯安全操作規程、電梯維修保養工作流程、事故應急處理、電梯轎廂困人解救規程、電梯監督檢驗及定期檢驗規程、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制度、技術檔案管理制度等;設置相應的安全管理崗位,如電梯維修工、質檢員、安全負責人等,實行“公司經理→安全負責人→質檢員→電梯維修工”的縱向安全管理,層層落實的安全負責制,保證責任到人。再次,做好電梯的日常檢查,按計劃做好日檢、半月檢、月檢、季檢、年檢等工作。
2 加大安全整改,保障安全運行
根據國家質檢總督局新頒布的《電梯監督檢驗規程》,從2010年3月1日起,各省市均按照新規定對電梯進行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新規程與舊規程相比,加強了電梯整機性能的試驗及電氣方面的測試,檢測項目增加到近50項,其中否決項目占到近一半。新規程對電梯檢測提出更嚴格的要求,部分電梯需經過整改才能達標通過。針對上述問題使用單位和安裝維修保養單位,應投入較多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逐項整改,做到不缺項不漏項,保證每臺電梯通過新規程的要求。每一次電梯定期檢驗,都是對運行中的電梯進行的一次安全大檢查,只有通過定期檢驗合格后,才能發給電梯合格證準予運行。因此,不僅要重視定期檢驗,更要按定期檢驗項目的要求來規范日常的維修保養,對于不符合定期檢驗標準的項目,要堅決整改,直到達標為止。部分電梯從業人員存在一種“重運行、輕安全”的思想,認為電梯只要在運行就平安無事,不注重電梯的預修預檢和日常保養,不注重電梯的安全項目整改,不去主動查找和發現電梯的事故和安全隱患,這種錯誤思想將會導致電梯故障頻繁、隱患重重。
3 加強使用管理,做好宣傳培訓
加強使用單位對電梯的使用管理,也是保障電梯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電梯的運行質量與維修保養單位的維保水平、使用單位的管理狀況及乘客的使用情況等密切相關,因此要做好電梯管理員的知識培訓及乘客的電梯使用知識宣傳等工作。對電梯管理員進行知識培訓的內容有:電梯困人救助方法、電梯開梯與停梯方法、電梯故障及緊急事故報修及停梯處理方法、日常檢查等。管理員要學會按上述方法管理電梯,如電梯困人時要如何救人,電梯故障時要及時電話報修,寫字樓電梯要按時開梯、停梯,電梯鑰匙要專人保管、借出要有記錄,電梯維修保養和故障要有檔案記錄,要時常檢查電梯報警警鈴和通訊電話是否暢通。對電梯乘客要廣泛宣傳正確的乘梯知識,如小孩乘梯要大人陪同,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乘梯,矯廂內嚴禁吸煙。此外,在候梯廳張貼電梯使用知識掛圖,在轎廂內懸掛“乘客須知”標牌。總之,維修保養單位要做好電梯的日常維護,加大對電梯隱患的安全整改,使用單位要加強電梯的使用管理和引導乘客正確用梯,各相關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準和法規,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確保電梯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