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我們又一次迎來了“質量月”。既倡導全民族質量意識的提升,又感受質量飛躍為國家帶來的變化。
2014年9月,當我們聚焦今年“質量月”的活動主題——推動“三個轉變” 建設質量強國。我們了然,推動發展的立足點已經開始轉到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上來;“動員全社會增強質量意識,積極參與質量強國建設事業,努力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良好氛圍”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迫在眉睫。
還記得1978年,我國迎來的第一個“質量月”。那時正值國民經濟開始恢復初期,企業生產效率低,質量問題嚴重。為此,原國家經委于當年6月24日向全國發出了《關于開展“質量月”活動的通知》,決定每年9月份在全國工交戰線開展“質量月”活動,大張旗鼓地宣傳“質量第一”的思想,樹立“生產優質品光榮、生產劣質品可恥”的風尚。從這一年開始,“質量”一詞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雖然從1985年,我國曾短暫地取消了“質量月”的明確稱呼,直至1996年國務院頒布了《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才提出繼續開展“質量月”活動,此后我國又恢復了一年一度的“質量月”,但“質量月”的相關活動在全社會其實從未間斷,“質量”之風已經快速地蔓延到神州大地。
伴隨著一年一度的“質量月”,我國的質量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1980年《工業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暫行辦法》頒發,1984年成立“中國消費者協會”,1986年實施《計量法》、1988年成立“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年施行《產品質量法》,1994年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03年啟動“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和“CCC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2004年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并發布《卓越績效評價準則》,200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2009年實施《食品安全法》,2013年發布《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國務院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2014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雖然我們難以全面地列舉代表質量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相信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到質量提升為生活帶來的變化。
如今,“質量”一詞已經在全民心中生根發芽。質量的全面提升,質量的備受關注,都表明這個國家正在以一種蓬勃的姿態向前發展。但是,有一些問題也不得不被我們正視。那是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性工作還不夠完善,那是食品、消費品等領域的重大質量問題還時有發生,那是質量意識與管理方法等還有待提升,那是質量共治的合力還沒有完全顯現……2014年的“質量月”,我們不僅需要去歌頌一個國家質量發展前行的軌跡,還要警醒過度樂觀可能會給前進帶來的干擾。
未來,需要我們去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在我國《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就明確提到,“強化企業質量主體作用”、“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創新質量發展機制”、“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等等方面。無論是歌頌、警醒或是反復強調“質量”,其意義無外乎在于“質量”關系著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著國家形象,關系著可持續發展。
每年九月,全國各地的“質量月”活動都異彩紛呈。今年也不例外,既有全國37個“質量月”主辦單位開展的推廣質量管理方法、集中開展質量整治、質量宣傳活動,又有部分中央企業開展的質量分析會、質量案例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內審、質量管理專項檢查等等。一系列豐富的“質量月”專題活動,不僅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也飽含著對國家興盛的希望。但愿“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三個轉變能夠早日實現,但愿“質量強國”這個偉大目標能夠早日實現。
興國之道為質量發展,強國之策亦是如此。
2014年9月,我們默念;
2014年9月,我們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