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論述了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質量保證體系,實施內部審核,建立自我完善機制和持續改進機制,確保質量保證體系符合性、適宜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 質量保證體系 內部審核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14.15.002
內部審核是自我完善機制和持續改進機制中的重要環節,是自我檢查、自我糾錯和自我改進的有效管理工具,是自我評價的方法之一。
《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質量保證體系基本要求》規定,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單位應建立并實施質量保證體系,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完整的內部審核,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分析原因、采取糾正措施并跟蹤驗證其有效性。
1 與內部審核有關的基本概念
1.1 審核
為獲得審核證據并對其進行客觀地評價,以確定滿足審核準則的程度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過程。
1.2 審核證據
與審核準則有關的并且能夠證實的記錄、事實陳述或其他信息。
1.3 審核準則
用作依據的一組方針、程序或要求。
1.4 審核發現
將收集的審核證據對照審核準則進行評價的結果。審核發現可分為符合項或不符合項。
2 內部審核的基本程序
2.1 內部審核的策劃
制定年度審核計劃,明確審核方式,授權審核組長,成立內審組,編制檢查表,通知與審核有關的部門。審核計劃包括審核目的、范圍、準則、內審員及分工、主要審核活動安排及首、末次會議時間等。
2.2 內部審核的實施
(1)首次會議
首次會議是現場審核的起始點,由內審員及受審核部門有關人員參加,主要內容包括簽到、介紹內審員及分工、確認審核目的和范圍、明確審核現場或崗位、強調公正性、確定末次會議的時間、地點及人員等。
(2)現場審核
首次會議結束后,內審員按計劃進入現場審核,運用各種審核方法和技巧,收集審核證據,得到審核發現,對照審核準則,進行分析判斷,必要時開具不符合報告。
現場審核時,內審員應忠于審核目的,嚴格按計劃和檢查表進行,不要因各種干擾而輕易轉移審核視線,偏離審核目的,保持審核節奏,控制審核進度。
(3)末次會議
末次會議是現場審核的終止點,由內審員及受審核部門有關人員參加,主要內容包括簽到、強調審核的局限性和抽樣風險性、確認不符合報告、提出糾正措施要求和驗證方法、宣布內部審核結論。
2.3 內部審核報告
內部審核報告是一份重要的書面文件。審核報告包括審核目的、范圍、依據、審核組長及內審員、不符合項的統計分析、糾正措施實施要求、審核結論和審核報告批準等內容。
2.4 跟蹤審核
跟蹤審核是審核活動的一部分,是內部審核的延伸,是對內部審核中發現的不符合項的糾正情況進行驗證,實現內部審核閉環管理,持續不斷地推動質量改進。
3 現場審核的技巧
3.1 溝通的技巧
溝通技巧包括面談、提問和聆聽等方式,內部審核的過程就是一個正式的雙向溝通過程,充分流暢的溝通是審核成功的關鍵。成功的面談,有利于建立融洽關系,爭取受審核方人員的合作。提問是審核中運用最多的方法,提問應該是敞開式的,有利于收集更多的信息。但是謙虛和認真的聆聽態度更為重要,形成雙方平等的氣氛,可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有助于得出客觀的審核發現。
3.2 驗證的技巧
內審員與受審核對象溝通過程中,需要正確理解和辨別真偽,明確有沒有、做沒做、做得怎樣,是否符合要求。
3.3 不符合項的判定技巧
在判斷不符合項時切忌望文生義,應堅持最貼近、最有效、最關鍵、最密切和同類項合并的原則。
4 內部審核時應注意的問題
(1)加強對內審員的培訓,重視內部審核過程,提高內部審核的效率,使內審員既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者,更是優秀的完善者。
(2)對于持有多項證書的單位,應充分了解各準則的差異性和特殊性,明確對應與互補關系,在一個內部審核周期內盡可能全部覆蓋。
(3)制定審核計劃時,應覆蓋所有部門和過程,并突出關鍵部門和關鍵過程,以確保審核的有效性。
(4)編制檢查表時,應依據實際工作情況,不要千篇一律,注意抽樣的合理性。正確使用檢查表,保持審核內容的周密和完整,減少內審員的偏見和隨意性。
(5)不符合項報告是對審核發現進行評審的書面文件,包括不符合現象的描述、性質和結論。
(6)未次會議是內部審核結束時的一個重要會議,對不符合項提出糾正措施及改進要求,是不能省略的。
參考文獻
[1] TSG Z0004-2007《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質量保證體系基本要求》
[2] GB/T1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作者簡介
鐘海悅,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碩士研究生,從事特種設備制造和安裝質量管理工作。
李鴻雁,畢業于沈陽化工學院化工機械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責任編輯:張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