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是否能像人類一樣思考?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科學(xué)家們一直試圖證明機器可以具備人類一樣的智能,這一次,他們看起來成功了。
6月7日,五臺超級電腦在英國倫敦皇家學(xué)會參加了雷丁大學(xué)主辦的2014年“圖靈測試”競賽。其中一個由俄羅斯和烏克蘭電腦專家開發(fā)的電腦程序,偽裝成13歲的烏克蘭男孩“尤金·古茲曼”,在一系列問答測試后,成為第一臺通過“圖靈測試”的電腦。
“圖靈測試”是衡量計算機是否具備人類思考能力的標準。
1950年10月,“人工智能之父”阿蘭·圖靈發(fā)表了論文《機器能思考嗎》。在這篇論文里,他第一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認為機器是可以有思維的,并可以通過測試來判斷它的思維能力。
他還提出了一種測試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圖靈測試”—讓許多人與被測試者(人或機器)彼此隔開,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交流,測試者可以問任何問題,完成一系列問答環(huán)節(jié)后,如果有30%以上的測試人無法分辨與他們“聊天”的到底是人還是機器,那么就可以證明被測試的機器具備了與人類相似的思考能力。
“尤金·古茲曼”騙過了33%的測試者,其中包括一些計算機專家和人工智能專家。
但這則消息公布后,依然有很多科學(xué)家不承認“尤金·古茲曼”具備思維能力,甚至不承認“圖靈測試”有效。他們認為,這類計算機硬件或軟件只是為了能通過這個測試而被專門設(shè)計出來的,換句話說,它的專長是通過對話來迷惑人,而不是像人一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