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到現在,電視制造業一路下坡。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買電視的人越來越少,連去維修電視的人都快沒了。這一方面導致電視制造商連年虧損—很好理解;另一方面,導致電視機畫質逐年下降—難以置信。事實就是,你今天買回來的新款液晶電視很可能沒有十年前同品牌、同檔次的電視畫質好。
電子技術日新月異,人們已經習慣了從手機上看高清大片,電視機為什么反而不如過去?首先,電視機所需要的用于處理信息數據的芯片其實要求很低,幾十年前的芯片就夠用了。即使今天的新一代芯片再先進,電視機也用不上。
而決定電視畫質好壞的主要是顯像技術。自從電視機進入民用市場至今,顯像技術有三次關鍵發展:第一次,從黑白到彩色,畫質有了飛躍式進步;第二次,從CRT(就是小時候家里那種很厚的電視機)進化到我們現在常用的等離子電視和液晶平板電視;第三次,是正在研發中的 OLED,這將讓電視擁有時髦的曲面屏幕,畫質也將大幅提升。
為什么后CRT時代電視機畫質不進反退?這涉及液晶電視的LCD技術和LED技術。LED和傳統的LCD相比,壽命長,耗能低,發熱量小,但畫質存在明顯缺陷,主要體現在色域低、漏光明顯、暗場景表現力差。
當然,這些技術問題并不難解決。只要生產商舍得提高成本、在硬件上砸錢,LED電視完全可以達到民用完美的效果,這也是電視制造業黃金時代時生產商的做法。那時,電視機是人們家電消費的核心產品之一,利潤巨大、定價不菲,在品質上自然也有高追求。
然而,近十幾年來電視機早已進入微利時代,幾輪價格戰之后,各大廠商都將壓縮成本作為首要考慮,硬件質量上自然好不起來。
和LED技術同時代的等離子技術,在畫質上要比前者強得多,但等離子技術存在致命的燒屏問題。技術缺陷加上幾大生產商的決策失誤、合作告吹,等離子電視機逐漸日薄西山,退出市場。
在過去十年中,為了擺脫困境,電視機制造商們已經花樣百出,讓電視機擁有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功能,但對于消費者來說,最看重的還是畫質好壞。如今的生產商會爭相告訴你他們已經制造出了4K LED電視—4K分辨率理論上說和電影院好萊塢大片差不多,但你上哪兒去找4K的片源呢?一部可至少得有上百G。
當然,技術永遠不是問題。從本質來說,在多媒體發展的今天,電視從內容上已經失去了這個社會的主流人群—而對它忠實的那部分人來說,今天的電視機已經足夠完善,足夠先進了。
所以,別再說平面媒體是夕陽產業了,電視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