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5月,被稱為60年來最熱的“五月天”—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多地的氣溫都達到了35℃以上。而在5月29日,北京南郊更是破了紀錄,40.2℃,讓這天成了當地自1951年以來,所有5月份里最熱的一天。
雖然忍受著反常的高溫,但如果你在北京工作的話,是拿不到高溫津貼的—因為還沒到6月份。根據規定,北京可領取高溫津貼的月份是每年6~8月。
高溫津貼作為對勞動者在高溫條件下工作的特殊補償,被規定在2012年由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中,發放的“及格線”是35℃。但津貼到底有多少,誰能拿,什么時候可以有,我們還真沒法給你一個統一答案,因為文件沒有說,各地都是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職工平均工資、消費物價指數來定的。
據壹讀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一共有25個省制定了高溫津貼,其中,海南能拿的時間最長—七個月;天津的補貼最高,一天24元;而黑龍江的最低,依據的還是一份1988年的文件,每天可領四角至八角錢。河北今年才提出要發高溫津貼,多少錢沒細說。遼寧至今還沒出臺高溫津貼的相關規定。
但一般來說,能拿到這筆錢的是快遞員、環衛工人、建筑工人、送水工等在戶外干活的。煉鋼工人、機械鑄造工人等從事高溫室內工作的,也都是高溫津貼的補貼對象。
有的工廠給工人們裝上空調,避開了這筆費用,因為中央文件還有規定,如果你的老板有辦法把工作環境的溫度控制在33℃以下的話,原則上你就要和高溫津貼說拜拜了。
也因為各地規定的不同,公務員、執勤交警有時候反而拿不到高溫津貼。被稱為云南“三大火爐”之一的河口,自2007年公務員工資改革后,就再沒發過高溫津貼;廣州全市的公務員也沒有高溫津貼,一位交警甚至打電話到報社投訴;河南鄭州交警支隊為了申請高溫津貼,曾連續三年給鄭州市財政局打報告,但一直沒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