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美國眾籌創業網站Kickstarter上出現了一個巧妙的項目。
一家名為Pressy的公司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在耳機插孔上裝一個按鈕,利用耳機插口和麥克風的原有功能,讓手機可以識別按鈕按下的次數和時長,進而識別使用者的指令,類似莫爾斯電碼。
一個很棒的想法,項目介紹也非常吸引人,未來產品的定價不高,只要幾十美元,兩位項目發起者估計,只要四萬美元的成本就能啟動項目。他們很快募集到了超出預期20倍的資金。
他們打算在2014年春天發布正式產品,然后便可以數錢了。遺憾的是,這一天可能永遠不會到來了。3月28日,周鴻祎發微博說,要讓大家“插一插體會360的爽”;第二天,小米公司發微博說:“超好玩的小玩意,正在Loading,今晚10點見”。不論360的智鍵還是小米的米鍵,與Pressy發布在網站上的產品幾乎沒有任何區別,但它們定價只有幾元人民幣。
在外媒報道了小米的“米鍵”之后,Pressy作出回應:“雖然早已料到會被山寨,但是我們并不希望這樣一家受尊敬的、知名的公司也來抄襲……我們擁有Pressy按鍵設計和功能上的知識產權,我們正考慮進一步行動以處理這個問題。”
但是,這可能僅僅是嚇唬人罷了。此時,Pressy不但連產品都沒做出來,甚至連在眾籌網站的預算中提到要花2000美元撰寫的專利申請都還沒有提交。而且他們的知識產權只局限在美國,想告贏這幾個中國巨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連國外的網友都不是100%地支持Pressy。有人指責大陸公司抄襲成風,破壞市場;也有人表示,Pressy不能因為自己是第一個提出概念的公司就把一款簡單的產品定一個如此高的價格。
事實上,想通過眾籌網站創業,或多或少都會泄露商業機密。專利保護的防線非常脆弱,尤其在眾籌平臺上,全球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的創意。申請國際專利周期長,代價不菲;如果僅僅在本地申請專利,又無法防范其他國家的侵權。
好商業計劃要讓投資人在十分鐘內聽明白,但不能讓他在十分鐘內就知道如何把產品做出來。Pressy的產品創意簡單到一個工程師和一個程序員相互配合,幾天就能做出產品的地步。這樣低門檻的產品,并不適合在眾籌平臺上展示。
類似的失敗案例還有鴕鳥枕,它在Kickstarter上籌到了19萬美元,項目順利完成了,官網上產品零售價是99美元。但類似的產品在美國的百貨店已經隨處可見,而在中國,淘寶店主正用二十分之一的價格銷售同樣的商品。他們會打心眼里感謝眾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