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紅劉強東抱得女神歸的宅男們,常常用這句話安慰自己:“看著挺大的一家公司,還不是年年虧損?”
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了,京東是虧損,但根本不差錢。
從京東2013年的財報以及5月20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新招股書來看,不出意料,京東依然沒有盈利,并且2014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虧損達到近兩年之最。但如此“燒錢”的京東卻十分淡定。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時,從246億美元的估值來看,京東的融資額度并不高,僅占5%,絲毫不急著多融一點錢。
因為京東雖然虧損,現金流狀況卻一直良好。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說,當考察一家電商企業時,現金流量表更能夠反映它的運營狀況是否健康。早在2012年,京東經營現金流和自由現金流就已經提前“轉正”。虧損了這么久,京東賬面上依然現金充足,截至2013年年底,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8億元人民幣。
對于電商企業來說,在發展初期,由于采購、物流、市場推廣等各方面的投入,虧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今,千億規模的京東在自營B2C領域已經是絕對的江湖老大,規模領先第二名數倍,這意味著京東在供應商處擁有較高的話語權。
京東可以先從客戶手里收取款項后,再向供應商付款,相當于不用利息地使用供應商的資金。較之當當等同行60天到112天的庫存周轉天數,京東僅有32天,有著明顯優勢。
很多供應商為此與京東鬧得并不愉快,不少商家對賬期積怨已久。天貓等電商平臺的賬期基本為10天到30天,而京東的賬期卻長達兩個月。不少商家控訴道:“一直對外說燒錢,實際上燒的是我們的錢。”為此,京東曾高調宣稱將實行“零賬期”政策,但賬期一直是電商行業標志性的潛規則,實時結算很難說有幾分可信度。
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招股書還展現出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京東當期出現的近40億巨額虧損并不是業務本身造成的,而是為了上市做準備,由公司贈送CEO劉強東大量股份導致的。也就是說,只是賬面上的虧損。京東距離盈利并不遠:2012年,公司虧損17.29億元人民幣,2013年只虧損了0.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