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立德的《乾隆帝》原版有一個副標題,叫做“天之驕子,世界之人”。這是一本面向美國和歐洲讀者的書,目的是向他們介紹乾隆皇帝,一位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人物。
作者在序言中說,絕大多數歐美讀者對乾隆本人一無所知,甚至連其名號都不知曉。這種狀況讓歐立德感到惋惜。但這其實并不奇怪,中國人同樣不太搞得清伊麗莎白一世和路易十六,提起這兩個名稱,可能更容易讓中國人想起一種甜瓜和一種昂貴的酒。
這種陌生感,很容易讓人想起1793年,乾隆接見英國公使馬戛爾尼時的問題:“英國距離俄羅斯有多遠?他們的關系是否友好?意大利和葡萄牙是否距離英格蘭不遠?是否向英格蘭朝貢?”
這一樁公案,幾乎成了晚清中國衰朽封閉的象征。然而,乾隆對于西方地理并非一無所知。1760 年,法國耶穌會士蔣友仁就曾進獻《坤輿全圖》,這張世界地圖中,兩個世紀以來東西方地理調查和地理發現的重要成果都包含其中。蔣友仁還曾受乾隆皇帝的委派,勘測繪制新疆地區的地圖。一個對地圖如此感興趣的皇帝,怎么會搞不清英國在什么地方?
歐立德猜測,乾隆皇帝之所以提出這樣幼稚的問題,是故意要給馬戛爾尼使團留下一個印象,即“偉大的大清帝國不可能對遙遠的小島國家英國有任何的興趣”。
而從康熙皇帝的時代起,法國政府就一直在向中國派遣“科學傳教團”,他們與清朝的皇室建立了良好的交往。如果不是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乾隆的使團也將抵達巴黎,拜見路易十六。
歐立德提出疑問:“乾隆是一個可以不厭其煩地去糾正他所看到的文字中語法錯誤的人,怎么可能會假裝不知道英國和俄國的相對位置呢?”
他猜測,乾隆皇帝之所以提出這樣幼稚的問題,是故意要給馬戛爾尼使團留下一個印象,即“偉大的大清帝國不可能對遙遠的小島國家英國有任何興趣”。
如果我們去察看更多關于那次覲見的史料,就會對乾隆皇帝“保守愚昧”的刻板印象產生懷疑。當英國使者向他展示英國海船的模型時,皇帝詳細詢問了關于軍艦上零件以及英國造船業的問題。第二天,乾隆就密令軍機大臣傳諭兩廣總督,“英吉利在西洋諸國中較為強悍”,需要振作海防,提高警惕。
乾隆皇帝所處的時代,幾乎跨越了整個18世紀。這個世紀的西方,正處在一個世界史上獨一無二的“革命時代”。
如歐立德在開頭所描寫的,時光回到1735年,莫扎特的老師約翰·克里斯蒂安剛剛誕生,自然學者林奈烏斯出版了偉大的分類學著作《自然系統》,富蘭克林在費城忙于撰寫《窮理查年鑒》,而在江戶,植物學家通過培植土豆的試驗,解決了日本長期以來的糧食危機。
這是乾隆繼承大統之時所面對的世界,一個開始加速、冒險的世界。東方是否只是純粹的旁觀者呢?事實上,東亞的深刻變革,也在乾隆的時代發生,并奠定了現代中國的基礎。
乾隆的軍隊征服了新疆,盡管后來依然叛亂頻仍,中央政府也一直無法再次建立起像中原地區那樣的統治方式,但乾隆朝的遠征依然影響深遠。它不僅擴展了清朝的疆域,還影響了世界歷史。中國和俄國的競爭不再僅限于蒙古和滿洲的北部,而延伸到了中亞;準噶爾的消亡意味著歐亞大陸最后一個有威脅的游牧民族聯盟已經消失,“上帝之鞭”和成吉思汗的時代徹底成為過去。
歐立德評價說:“乾隆的這次征服其實是世界歷史的一個分水嶺。”
另一方面,雖然乾隆并不喜歡外國人,但他對東西方的貿易顯然并不排斥。乾隆年間,英國每年要從中國進口2300萬鎊紅茶,這些茶葉帶來的茶葉稅,為英國王室提供了十分之一的收入來源。與此同時,每年有3000萬兩白銀流入中國。
對于中國讀者而言,在《乾隆帝》中,他們會發現在被演義小說和戲說故事塑造的乾隆背后,那個更加接近真實、更加復雜的皇帝。在他還是皇儲的時候,就表現出非凡的意志力和學習熱情,登基之后,他對治理國家充滿激情,并在一系列磨煉中變得堅韌、成熟、自信。他在儒家、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的信仰中游刃有余,同時還能展現自己對藝術的熱愛。
作為一個西方學者,歐立德表達了太多對乾隆的溢美之詞,因為他希望西方讀者了解東方的皇帝和國家。但他也沒有避諱,在一個少數族群統治多數族群的國家,統治者往往難免狹隘。眾所周知的文字獄和毀禁圖書都在這一朝發生,也恰恰在乾隆的時代,江南的知識分子群體總體上認同了清朝的統治,一直到民國肇始、萬物更新。
閱讀推薦
【美】史蒂芬·柯克蘭 著
鄭娜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年4月 39.80元
《巴黎的重生》
19世紀的巴黎,骯臟、擁擠、危險。拿破侖三世任命奧斯曼男爵強硬地啟動了改造巴黎的計劃。這次改造耗時22年,如今的巴黎大多都是這22年的成果。本書記錄的正是這一段非凡城市改造史。
【智利】羅貝托·波拉尼奧 著
趙德明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5月 45.00元
《美洲納粹文學》
40歲才開始寫小說的波拉尼奧用這部偽造的作家辭典虛構了美洲大陸30個有納粹傾向的作家往事,這種虛構只是一種手段,一種被他用來嘲弄那些文壇惡棍、騙子、瘋子以及神秘主義者的手段。
【日本】小澤征爾 村上春樹 著
劉名揚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4年6月 39.50元
《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后音樂時光》
村上春樹用了八個月時間,從東京到檀香山再到瑞士、巴黎,追隨小澤征爾完成了一次漫長的訪談。至于他們聊了些什么? 村上春樹說:“我在書中追求的,是一種自然的心靈之聲?!?/p>
阿蒙 著
商務印書館
2014年5月 32.00元
《時蔬小話》
這是一冊關于蔬菜身世和趣聞的科普讀本,在圖文并茂地介紹蔬菜的起源以及分化過程外,還就蔬菜對應的人文典故、烹飪方法和博物記憶等方面做了詳解,令蔬菜變成了一個個看得到、聽得見、嘗得出、想得明、記得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