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三個人很火,一個是馮小剛導演。幾天前他對批評他的影評人連用了六個“你們丫”,看著非常過癮。我趕緊讓同事查查“丫”是什么意思“丫”是很難聽的詞,比屌絲難聽多了,屌絲只是個物理名詞,而“丫”涉及到性、倫理、婚外情、非婚性、bitch等等,擱幾十年前,罵一個人“丫”是對人的極大侮辱,會出人命的。
而馮導前些天可是個文明人,幾個月前他嚴厲地批評了把“屌絲”掛嘴邊的人,大意是這些人太不文明啦,而沒幾天他自己就用比“屌絲”還難聽的詞罵人,該怎么評價小剛導演之前對屌絲進行批評所得到的“文明人”稱謂?
第二個很火的人是郭德綱。他做了件讓整個世界不理解的事。我曾分析過人性和動機,一般來說,仇人去世你無非有四種選擇:
暗爽,但表面上要表示惋惜和悼念,甚至跑到靈前痛哭一場:“哇,怎么就走了啊……你走了我可怎么辦啊……”這么做一定被贊為君子,是不念舊惡有胸懷的人。這方面的前輩是諸葛亮,他把周瑜氣死了,還跑到靈前哭,哭到眼睛出血,絕對是“感動東吳年度風云人物”。
暗爽,但忍著不說話,當沒事兒的人兒似的,一般人都這么做,因為他們很難像諸葛亮那樣,沒有那樣的格局和演技。聽著外面出殯聲,家中小酌兩杯酒。這樣做也行,至少不擾民。
不爽,發自內心的悲傷,無論人前人后,都能感受到他的悲傷,這種人是菩薩轉世,對任何離去的生命都難過,踩死個螞蟻都要讀兩段《金剛經》。但這種人和第一種人很難辨認,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一個人的AB面。
很爽,還得告訴全世界我很爽。這么做的人離倒霉不遠。郭德綱選擇了第四種。
第三個是張藝謀,跟一個人生娃,向所有人道歉,因為他違反了中國計生政策。
前幾天他接受采訪時說:“做錯了就是做錯了,我不怪別人,我汲取教訓。我現在愿意全面配合無錫計生委的調查,盡快地使這個事情有一個結果……”一邊道歉一邊講述自己超生游擊隊一樣的生活,到處躲避,讓孩子隱姓埋名。
三種人,獲得三種完全不同的輿論。
對馮小剛,贊美的人說,這就是馮小剛,直爽豪放快意恩仇,什么破影評人,早該罵。反對的人說,這人心胸狹隘,容不下批評,不自信,沒格局。總之,他進一步得罪了反對者,但也有力地穩固了支持者,喜歡馮小剛的人就喜歡這樣子的馮小剛。
對郭德綱,贊美的人說……贊美的人幾乎沒有,哪怕他的潛在支持者,都不好意思公開支持,只能說“要把郭的言論和他的相聲分開”。反對的人就太多了,這股聲浪不僅影響到他能不能上春晚,甚至威脅到他的職業生涯。
張藝謀,獲得了幾乎一邊倒的同情,哪怕討厭他或者討厭他電影的人,都站出來表示同情:是多生了幾個娃,但計生政策也該改啊,何況人家又沒把娃生國外也沒整啥特權,這么大牌的導演,跟超生游擊隊一樣,多可憐,放過他吧。
上面三種人,你喜歡哪個代表著你的處世哲學。如果要問我喜歡誰,我只能說,我喜歡的是李安……假如李安面對同樣的危機,我能想象他會怎么處理,甚至能感受到畫面。但這是幻覺。只能說,這是一個進化過程,急不得。
我就壹說,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