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來之前朋友對我說,樂嘉很有攻擊性,特別刻薄,我朋友說的對不對?
A:(笑)我是有進攻性,但我的進攻性有個特點,你對我善意,我不會進攻,我如果感覺到你對我有挑釁和威脅就不一樣了,但這里又分幾種:如果我段位比你高很多,我會讓自己扮相像佛祖一樣,擺出特別寬宏特別大度特別普度眾生的樣兒。你想啊,我都佛祖了,犯不著反擊你啊,你越進攻,我越是微笑,豈非越顯得我修煉高深,段位厲害嗎;
如果你跟我段位差不多,那我可能會本能地還擊;如果你段位比我高很多,我就會忍著,等到以后有力量了證明給你看,你當時的所作所為是錯的。
只有修煉好壞的問題,修煉好的人即使受辱,也笑瞇瞇的,“長官言之有理,領教領教”,但骨子里會想,有一天一定讓你后悔,我會證明給你看。
這里有人性很深刻的地方,對上對下都不用訓練,平級的才需要修煉修養。
Q:那我配合你成為佛祖……網上有人很厲害地批評你,你看到了什么?
A:說我“做作”的,什么都有,還有更難聽的說我裝X……我其實想過這個問題,按理說我該是全世界最不裝的人,他們怎么認為我裝呢?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每個人對裝的定義完全不同,大家理解不一樣;第二,他沒見過我這樣不裝的人,所以他過去看到的裝都是不裝,當不裝出現時,我就變成了裝;比如他的電視經驗中沒我這樣的人,所以,出現這樣一個人時,他覺得這個人怎么跟別人不一樣呢,一定是故意做出來的,否則怎么哭得那么厲害,怎那么夸張?第三,他了解我的機會比較少,可能只看到某個版塊,因而得出某個結論。
Q:介意嗎?
A:以前我很介意誰罵我誰夸我。告訴你,我剛上微博時我有多在意,最高峰時每天在微博上泡五個小時,像瘋子一樣玩,沒事就鉆研。還出過兩本書,一本叫《微勃癥》,一本叫《談笑間》,都是我的微博匯總,有點像余世存的《非常道》。這兩本書不是偶然出的,我當初寫微博的時候,就覺得將來可以出書。
我也是從粉絲很少、到有很多很多粉絲,一步步做上來的,從平民到大V,我都經歷過,所以,后來就沒花太多情感在這上面了,也不準備出第三本了,因為見太多,褒貶沒那么重要了。

Q:現在怎么看當年方舟子先生對你的批評?
A:那是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危機,讓我成長很多。回頭看,我最大的收獲是遭受到史無前例的壓力,在那之后,我就知道任何事情對我都構不成太大壓力了。
Q:你有沒有做錯的地方?哪怕危機應對的錯?
A:按我本能,我一定是還擊,士可殺不可辱啊,但我沒這樣做,而是過去十幾天后,經過慎重思考,寫了篇10000多字的長文《感謝那些有心成全你的人》,一次性把觀點說完,然后不說話了。
Q:既然這么重要的事,為什么書里只字不提,那篇文章也沒收錄?
A:我本來準備把那篇文章收到這本書里,但想想還是算了,如果我收了,就顯得太小氣記仇了。
Q:你常以“心理”分析師的身份出現,用過你的知識分析自己嗎?
A:這本書(《本色》)就是在分析自己。
Q:想聽你說,書的內容太多了。
A:但一說的話,就要講紅、藍、黃、綠……
Q:一個好老師,一定能用最簡單方法把事情說明白……
A:比如我剛才說的,我是個有攻擊性的人。
Q:你知道你的問題,怎么還這樣?
A:這是人性,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你內心真正想的東西,而不是表面做成什么樣子。比方說,當你不成熟時,你會就所有事情尋求證明,只要這個人不信任你,你就想證明給他看。當你成熟以后,就隨別人說了,因為你沒必要證明給他看啊,除非是必須證明的事情。
比方有人說樂嘉唱歌太爛了,我不成熟的時候會想,老子這輩子拼死也要把歌唱好,讓你知道我比歌星好多了;等你成熟了,你很清楚再努力也唱不好,犯不著花時間去做一個無意義的證明。
Q:清楚弱點,然后規避弱點?
A:對。我很清楚我的弱點,也不能保證我能漂亮地處理好每件事,但我具備一個功能,當我犯錯誤之后,能第一時間知道剛才犯錯了,會想法補救,并盡力保證不繼續犯,這樣修煉下去最高境界是讓錯誤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Q:怎么修煉成這樣?
A:我覺得這個修煉有意思,第一個境界是學會“倒帶”,就是一犯錯馬上倒帶,越成熟的人倒帶速度越快,不成熟的人可能過半年才知道當初錯了;
第二個境界是從倒帶升級到暫停,就是在犯錯正中間時,突然意識到不能任由錯誤繼續,必須馬上停掉,這就是暫停。
最高級境界是預放,就是沒犯錯之前,腦子里已經預覽一遍,知道犯錯的嚴重后果,所以不會讓錯誤發生。倒帶,暫停,預覽,是任何一個人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必經的三個境界。
Q:怎么面對往日的敵人?
A:一個人成功以后,有幾件事不能做,最不能做的是憤怒,不要執迷于要讓傷害你的人道歉,向傷害你的人要說法。最正確的是想辦法把敵人變朋友,甚至在傷害你的人面前放低姿態,假如你這樣做,那些害過你的人,會因為愧疚而對你更好。
假如你針鋒相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比他更壞,那你在道義上就沒有優勢,他再傷害你的時候,會覺得沒什么,也沒有道義壓力了。真正有大胸懷和大本領的人都會這么做。
Q: 你書里對孟非做了很正面的評價,真實嗎?
A:他是天才主持人,幾年以后在我見了很多主持人后,依然認為他是天才主持人。無論人品還是能力,我都很欣賞他。
作為優秀主持人,他有兩個長處:第一,嘴皮子非常好,他的嘴皮子跟我的嘴皮子不一樣,你讓他系統做個演講影響一群人不行,但你讓他在平常狀態下說故事,他太厲害了;
第二,他在做《非誠勿擾》之前在江蘇就非常有名了,他像白巖松那樣做了十年的新聞評論,加上他酷愛讀書,可以說他是個有功底的人。
Q:會不會有一個誰是NO.1的問題?
A:我不是No1,我很清楚是他。
Q:你們的搭配合理嗎?
A:從性格上來說,孟非比較內斂,沒有攻擊性,他有本書叫《隨遇而安》,他就是這樣的人。而我是一個設定目標,就努力朝目標瘋狂推進的人,一定程度上,性格的本質我跟郭德綱類似,所以我和郭德綱做搭檔也許會碰的很痛苦,郭德綱找于謙這樣的性格搭檔就很好,而于謙要碰上孟非也很難有火花。我碰上孟非Ok,郭德綱遇到孟非也很Ok。
可以說,我們的組合,不管他怎么認為,我認為是絕配,再找那么天衣無縫的人太難了,他在某些方面是天才,我在某些方面有天賦,我們兩個能力互補性格互補,很可惜沒有繼續下去。
Q:搭配那么好,為什么還要離開?
A:《非常勿擾》仍在熱播,你要問一個人一段離去的舊情,他只能緘默。有些事我現在不可說也無法說,或許有一天,燈熄臺撤,人們淡忘,我可能說出背后的故事。但此刻,我只能點到為止。
我的書里也寫了這段經歷,未必是全部,絕對是真相。那幾年,我希望給節目提供營養,不希望只成為娛樂,但當節目只需要我娛樂,不指望我提供營養時,我是痛苦的。關于《非常勿擾》,有些事情已經過去,講下去會變得復雜。
Q:還看《非誠勿擾》嗎?
A:離開之后就不看了,因為太忙。
Q:關心寧財神的表現嗎?
A:我們未曾謀面,但兩人有共同的好友,他和何念的話劇我經常看,極具創意。即便他的外在呈現看上去和孟非黃菡會有多么不同,但他們三人性格的本質是相同的,他們為人的本質都沒有進攻性,追求生命中的快樂,他們的相處一定會非常愉快。
Q:本質上來說,包括《非誠勿擾》在內的電視節目,都非常娛樂,你和“娛樂”沒有沖突?
A:對我來說,雖然切入口是相親是男女,但只要給我機會,我就能分析人的問題,分析男女為什么有沖突,實際上是我的知識借男女相親的殼“上市”了。
但節目確實有個天然弱點,就是沒辦法讓我展現我的分析過程,在電視上,千萬不要試圖講長篇大道理,觀眾就需要你直接把嚼爛的東西給他,人們記住的就是那么兩句話,它就是這么一個規律。編導們非常清楚這點,會果斷拿起剪刀。
Q:但觀眾只看到局部,碰上不對胃口的結論,你就慘了。
A:是啊。我剛才說了,一些認為我“裝”的人,就因為只看到一兩個片段。但你在現場看我的分析,感覺就不一樣,因為現場有推導過程,而電視不呈現這個過程,你會覺得我自以為是:樂嘉憑什么得出這樣的結論?
另一方面,中國人習慣了中庸,習慣說話要滴水不漏,那些不給自己留后路,直截了當給結論的人,人們會說你算老幾啊。這個道理跟雜志一樣,你們《壹讀》不是也有很多碎片化的文字嗎。但和雜志也有不同,你們還有很多長文章吧,而電視全是碎片,就沒有有深度的文章。
Q:但電視的魅力在于不確定。
A:是。包括《非誠勿擾》,開場前我會拿到個資料,知道今天上來的人做什么,除此之外啥都沒有,節目好玩就好在真人秀。《首席夜話》(央視)我也喜歡,是檔訪談節目,但大多數上電視的明星,背后都有個龐大的經紀人團隊,都會要求你該問什么不該問什么。
這意味著談話都是預知的,而好玩的節目,恰恰在于不可預知。所以,什么是好嘉賓?比如我采訪王自健和斯琴高娃,他們完全沒有啥訴求,所以節目非常精彩。可以說,凡是沒這種訴求的節目都會精彩,凡是訴求強烈的人出來的東西都很平庸。但很多“明星”想不到這個,主要是沒有自信。
Q:你助理就沒跟我要提綱……
A:我即使要提綱,也是擔心出岔子,比如我做新書《本色》的宣傳,他問的全是第一本書《色眼識人》,那就不行了。遇到不做功課的記者,我會憤怒,我不擔心你的尖銳,甚至有沒有底線,我只擔心你準備不足。
Q:你的書里有幾個地方寫了隱私,為什么?
A:比如?
Q:性,初試云雨的失敗?
A:這里有兩個原則:一是你看到的東西,我都不認為是隱私;至于性,我周圍朋友第一次性體驗都是失敗的,假如你們第一次都成功,只有我沒成功,那就不敢說了,關鍵是多數人第一次都失敗,都不知道怎么弄,實踐之后才懂,我認為,普遍現象拿出來討論是有意義的。
Q:還有個地方和“性”有關,就是小S問你,“你天天做這樣的培訓煩不煩?”然后你問她“你天天做愛你煩不煩?”對話是真的?

A:這個問題是真的,但后面幾個問題,有杜撰。我的意思是說,我非常討厭重復的人,而每天培訓要面對完全不同的人,很符合我的天性。學生從我這里獲得知識,我也從學生身上吸奶,跟你做采訪一樣,你采訪不同的人,也是從不同人身上吸奶,如果你天天采訪一個人,你也沒樂趣了。
做愛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每天和固定的人做也會煩。我可以告訴你,三年以上的男女,我不知道你怎么樣,我周圍很多朋友,一個月一次算多了,因為大家太熟悉,這是人性真相,所以,婚姻制度一定程度上是反人性的。
Q:這……會挨罵的。
A:那就給自己做個保護傘吧……婚姻制度雖然不人性,但有合理的地方,用這樣的方式,家庭才牢固……我說話跟你們辦雜志一樣,為了表達想表達的觀點,你也會找一些東西做掩護不是?萬一有人有道學家批判我,我該怎么辦呢?這樣好,我都表達啦。
Q:所以“培訓”是符合人性的,因為每天都要培訓不同的人。
A:這很重要,我已經帶了很多老師和很多學生出來了,為什么還要定期出來講?因為不講會生疏的,就像老和尚武功再高,他沒事還要練拳,這是基本功,不能荒廢。
Q:你的事業是培訓師、主持人、傳道者,哪個?
A:如果只能選一個,我更愿意是送奶工或傳道者,這是我最在意的。
Q:有點像人生導師?
A:比那個概念更大,我敬佩牧師的信念,但你不會認為牧師是人生導師。牧師會認為自己傳播的信仰,可以幫你獲得心靈寧靜和快樂,你愿意接受就接受,不愿意接受他找另外一個人。
對我來講,性格色彩分析是好東西,可以幫人們清楚地看清自己看清別人,過得更好,我希望有很多人去教很多人,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我培訓了很多老師,我希望以后在中小學幼兒園里,能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Q:如果一定要作比較的話,你覺得你跟李開復先生,甚至和羅永浩相比呢?
A:這么對比要樹敵的,像李開復老師他們,我很欽佩,但我總覺得他做的事情,沒辦法操作和復制,而我可以培訓一萬個我,用我的專業教出更多懂性格色彩的人,然后在他各自的領域發揮作用。說得再直白點,他們更多用經驗,而我更多用工具和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