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自天津市第一輕工業學校的張兆玲。能代表天津市中職學校參加座談會,感到非常激動和榮幸。今年,我是第三次參加全國“文明風采”競賽征文類指導工作,同時又開始承擔“創業之星”征文的輔導工作。下面匯報一下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認真學習研討,把握項目內涵
文明風采競賽主題鮮明、時代感強,每年大賽都要結合新形勢和學生實際確定主題,并對大賽的賽項和作品要去進行調整充實,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引領性。我們知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首先要有一桶水或者一盆水,為提高指導水平,我們都采取集體備課的形式,認真學習有關文件和評選標準,學習其他兄弟單位的好做法,提高對征文主題內涵的理解,做到指導不虛不偏、不越俎代庖、不無的放矢,指導的針對性、專業性明顯提高,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二、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提高”
我們把征文項目同課堂教學相結合,老師們結合文明風采賽項進行講解,用實現兩個百年目標、雷鋒事跡以及身邊的榜樣,去激勵、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和參賽熱情。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們從主題內涵的把握,到作文選材、寫作思路、技巧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指導。小到詞語的運用,大到材料的取舍,謀篇布局上,都耐心細致地為每一個同學做輔導。
通過這一教學過程,學生不僅提高了寫作能力,同時又對中國夢、雷鋒精神等主題有了新的認識和提升。我們還通過校報、校園網、校園廣播、板報等為載體,報道“文明風采”活動中學生的優秀作品。讓我感到由衷欣慰的是,我輔導的學生,全部參加了文明風采競賽,有的學生還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他們自己都感到很吃驚,跟我說:“老師,我真沒有想到,我還能在這樣大的比賽上獲獎!這是我上學這些年第一次得大獎啊!”
三、與實踐育人結合起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
今年我還承擔了“創業之星”征文項目的指導工作,這個項目既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又要求學生到現場采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為了做好這個項目,我帶著學生們深入到企業、社區、商店,從廠區、車間到工作崗位,實地了解優秀畢業生的突出業績,捕捉著優秀畢業生成長成才的軌跡,把優秀畢業生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在采訪和交流過程中,我與同學一起受教育,一起受感動,一起在提高。
幾年來,我看到:通過文明風采競賽活動,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發生可喜變化,也感受到學生獲獎的喜悅和他們自信心、成就感的提升。通過活動教育,學生快樂了,成長了。看到他們的進步,作為指導教師,從內心感到無比自豪和高興。可以說,“文明風采”競賽使中職學生在活動中收獲了關愛,增強了自信,提高了技能,感受了成功,為中職學生成長、成人、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