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在問題
1.1 設施不完善 建造大棚時,沒有充分考慮棚的方位、高度、跨度、面積等因素,造成保溫、采光性能差。常見問題有:后背墻體高度不夠,棚內空間太小,采光效果差,不便于生產作務,同時還降低了棚室的蓄熱能力;棚室內土地面積過大,室內空間溫度差異較大,物候期不一致,影響正常坐果;棚體結構簡單,棚內配套設施設備簡陋,抵御不良氣候和自然災害能力較差。
1.2 栽植不規范
1)密度、樹形問題。密度過大,造成棚內郁閉,通風透光不良;不分品種、栽植位置采用同一樹形,前排光照好樹體長勢強,后排光照差樹體長勢弱,棚內物候期差異較大,生長發育不一致,弱樹結幾年果后樹勢難以恢復。
2)品種、砧木問題。不注重選擇適合大棚栽培的砧木類型,喬、矮砧混栽,尤其是喬砧樹冠占據空間較大,后期難以控制,成花效果不好;栽培品種數量少,授粉品種搭配不合理,將花期不相近、需冷量不一致的2~3個品種胡亂混栽在一起,開花期不一致,授粉受精不良,坐果率降低;栽培品種成熟期相差較大,生產周期拉長,容易忽視和放松對早熟品種的管理。
3)整形、修剪問題。重視冬剪,為了使樹體更加緊湊,修剪上常采用梢部短截、回縮,上部落頭的手法控制樹冠,而生長期疏于管理,造成外圍枝條生長迅速,上部大頭現象突出,徒長嚴重,下部枝生長受阻,生長不良,個別出現枯枝死亡,上強下弱相當明顯。
1.3 營養不充足 設施栽培相對露地栽培生長周期長,無效消耗大,光照條件差,營養積累少,樹勢衰弱快。營養供給不足會造成大量結果后樹勢早衰,果個變小。棚內澆水次數多,土壤容易板結,大部分根系上浮,外圍毛細根死亡,出現死樹現象。后期雨水多,枝條停長時間晚,秋季旺長,養分浪費 較多。
1.4 需冷量不夠 為了早上市,沒有充分考慮果樹休眠時間,需冷量沒有達到要求即開始升溫,造成發芽開花不整齊,或花葉倒序現象,花期不集中,持續時間長,有的甚至長達1個月,果實發育不良,成熟期相應推遲,中途落果嚴重。
2 改進措施
2.1 科學建造棚室 建造棚室應選在背風向陽、水源充足、地勢平坦開闊處,周圍20 m內無高大建筑遮陰,排灌方便,沙壤土或壤土,遠離污染源。請專業化溫室大棚生產企業建造,溫室方位以坐北朝南、東西延長為宜。溫室占地面積適中,不宜過大 或過小,一般長50~80 m、寬8~10 m、高3~3.5 m 為宜。
2.2 完善配套設施
1)配備機械卷簾設備,安裝與溫室相適應的臨時加溫設施如熱風爐,以應對極端低溫和連陰雨雪天氣。
2)選用透光率高而光衰減慢的透明覆蓋材料,墻體張掛反光幕,地面鋪設反光膜,增設補光設施,給果樹噴布光合微肥等,改善棚內光照條件,增強葉片光合效能,提高產量。
3)配套節水灌溉設施,采用膜下灌溉技術,降低棚內濕度,減少病害和裂果。
4)完善通風設施,安裝二氧化碳補氣裝置,根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規律補充二氧化碳,滿足光合作用需求。
5)盡量使用與日光溫室配套的小型機械和設備,如耕地、施肥機械,采收車,移動噴灌、噴藥機械,以及通風降溫設備等,逐步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管理,提高勞動效率。
2.3 規范栽培管理
1)選擇適宜品種。主栽品種以成熟期早、品質優良、豐產性好、上市早的紅色品種如紅燈、布魯克斯、早大果、美早、早紅寶石等為主,可適當搭配雷尼爾、薩米脫、拉賓斯等中熟品種作為授粉品種,提高坐果率,延長供應期。盡量選擇矮砧或半矮砧栽培,以利于控制樹冠。扣棚升溫前必須滿足休眠期足夠的需冷量,一般品種低于7.2 ℃溫度達到800~1 440小時,按照需冷量最長的品種計算需冷時間。進入結果期畝產量達到500 kg以上時設施栽培效益才能表現明顯。
2)改善風光條件。選擇合理的樹形結構,采用前低后高的樹形,即前排選用開心形、“Y”字形,后排選用紡錘形、分層形,降低樹冠,樹頂部與棚膜之間留足夠空間。生長季對直立枝及時拉枝開角,結果后及時回縮更新枝組,防止樹冠間交叉。疏除中間密生枝,打開層間光路,使樹體強壯而不虛旺,始終保持樹形緊湊的生長結果狀態。
3)加強肥水管理。采果后是花芽分化關鍵時期,需要立即追肥補充營養,恢復樹勢。除施入氮、磷、鉀肥外,還要配合中、微量元素肥,以人糞尿、復合肥為主,株施復合肥1~1.5 kg或腐熟的人糞尿70 kg,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多元微肥,防止葉片老化和秋季早期落葉。8—9月結合深翻施足有機肥,根據樹勢、產量情況,一般施腐熟農家肥5 000 kg/畝,配施一定數量的尿素、磷酸二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