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學術委員會做實,是切實發揮其作用的關鍵所在。在我國大學的現有體制架構下,黨政管理系統是建制完整、職能完備的一條主線,也是學校管理的一條“實線”。同時,還有一條“虛線”,就是由專家學者組成的各類委員會。部分高校以往由于對學術委員會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機制不明確,導致學術委員會往往被虛置。現在高校需要以《規程》為依據,讓學術委員會真正“由虛變實”。學術委員會作用的發揮特別要處理好以下兩方面的事情:
一是處理好學術委員會和黨政機構的關系。概言之,就是要實現兩者“相對分離”。所謂“分離”,就是學術委員會的成員與黨政機構的負責人要盡量避免重疊,以保證學術委員會相對獨立運行。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在重組校學術委員會時賦予其學術決策權,同時規定黨委書記和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學術委員會盡可能獨立行使學術權力。所謂“相對”,就是學術委員會與黨政管理系統要建立某種間接關系。高校的重大學術事務往往超出了學術評判本身,需要黨政管理層整體規劃和宏觀把握,這就需要兩者建立一種相互協調的關系。比如,東北師范大學在《學術委員會章程》中就規定,校長對學術委員會的決策有提請復議權。再比如,在學術委員會討論重要事項時,可以邀請分管校領導列席會議,對有關情況作出說明解釋,以利于科學決策。
二是規范學術委員會的運作。一些高校的學術委員會存在著運行不規范的問題,職能相對弱化,實踐中往往存在職權不清晰、權責邊界模糊、委員行政化、代表性不足、運行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這也凸顯了當前學術委員會加強自身規范性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規程》的出臺對上述問題做出了一些基礎性的制度安排,各高校需要以《規程》為依據,認真制定或完善本校的《學術委員會章程》,保障學術委員會“依章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