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職責權限
第十三條 學術委員會委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知悉與學術事務相關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信息等;(二)就學術事務向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提出咨詢或質詢;(三)在學術委員會會議中自由、獨立地發表意見,討論、審議和表決各項決議;(四)對學校學術事務及學術委員會工作提出建議、實施監督;(五)學校章程或者學術委員會章程規定的其他權利。特邀委員根據學校的規定,享有相應權利。
第十四條 學術委員會委員須履行以下義務:
(一)遵守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遵守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二)遵守學術委員會章程,堅守學術專業判斷,公正履行職責;(三)勤勉盡職,積極參加學術委員會會議及有關活動;(四)學校章程或者學術委員會章程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五條 學校下列事務決策前,應當提交學術委員會審議,或者交由學術委員會審議并直接做出決定:
(一)學科、專業及教師隊伍建設規劃,以及科學研究、對外學術交流合作等重大學術規劃; (二)自主設置或者申請設置學科專業;(三)學術機構設置方案,交叉學科、跨學科協同創新機制的建設方案、學科資源的配置方案;(四)教學科研成果、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標準及考核辦法;(五)學位授予標準及細則,學歷教育的培養標準、教學計劃方案、招生的標準與辦法;(六)學校教師職務聘任的學術標準與辦法;(七)學術評價、爭議處理規則,學術道德規范;(八)學術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組織規程,學術分委員會章程;(九)學校認為需要提交審議的其他學術事務。
第十六條 學校實施以下事項,涉及對學術水平做出評價的,應當由學術委員會或者其授權的學術組織進行評定:
(一)學校教學、科學研究成果和獎勵,對外推薦教學、科學研究成果獎;(二)高層次人才引進崗位人選、名譽(客座)教授聘任人選,推薦國內外重要學術組織的任職人選、人才選拔培養計劃人選;(三)自主設立各類學術、科研基金、科研項目以及教學、科研獎項等;(四)需要評價學術水平的其他事項。
第十七條 學校做出下列決策前,應當通報學術委員會,由學術委員會提出咨詢意見:
(一)制訂與學術事務相關的全局性、重大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二)學校預算決算中教學、科研經費的安排和分配及使用;(三)教學、科研重大項目的申報及資金的分配使用;(四)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赴境外辦學,對外開展重大項目合作;(五)學校認為需要聽取學術委員會意見的其他事項。學術委員會對上述事項提出明確不同意見的,學校應當做出說明、重新協商研究或者暫緩執行。
第十八條 學術委員會按照有關規定及學校委托,受理有關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并進行調查,裁決學術糾紛。
學術委員會調查學術不端行為、裁決學術糾紛,應當組織具有權威性和中立性的專家組,從學術角度獨立調查取證,客觀公正地進行調查認定。專家組的認定結論,當事人有異議的,學術委員會應當組織復議,必要的可以舉行聽證。
對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學術委員會可以依職權直接撤銷或者建議相關部門撤銷當事人相應的學術稱號、學術待遇,并可以同時向學校、相關部門提出處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