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創校至今,四川城市職業學院本著創新求發展的原則,大膽嘗試新型素質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學校所實施的“一條主線,三層次推進”模式,在人才培養、提升就業質量等方面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深受當地企業好評,為學校今后實現品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創新素質教育模式,多層次培養職業人才
作為一所年輕的高職院校,雖然沒有深厚的辦學經驗,但是更能夠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從事辦學活動。自2008年起,學校領導便制定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辦學理念,引領全校師生大膽嘗試,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學校目前所推行的“一條主線,三層次推進”模式就是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該模式強調以“教會學生做人和教會學生做事”為主線,從“素質養成教育”“學風建設”“頂崗實習”等三方面來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不僅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還包括他們的職業心理和職業道德。
素質養成教育 學校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社會的需求出發,以“教做人”為核心,從學生基本行為規范培養入手,狠抓“教室”“寢室”“校園”這三個陣地的建設工作。具體而言,在教室陣地建設上,一方面強調保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另一方面強調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在寢室陣地建設上,大力推行“寢室細胞工程”,從優化寢室環境到優化整個校園環境;在校園文化建設陣地上,大力推行校園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建設,鼓勵學生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集體榮譽感和文化認同感。
狠抓學風建設 在學風建設上,學校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為核心目標,讓學習成為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最為主要的教學目的;以“早自習”“晚自習”“課堂”“圖書館”等為核心陣地。在自習陣地建設上,出臺了專題方案,設置了專項資金。根據規定,一、二年級學生上午1~2節無課的班級均需上早自習;早自習內容涉及英語考級、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專項技能訓練等。晚自習內容涉及文體活動、班級活動、職業素質拓展活動等。在課堂陣地建設上,加強課堂紀律、聽課出勤率等方面的管理。在圖書館陣地的建設上,要求學生每周去圖書館的次數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
強化頂崗實習 頂崗實習是三層次素質教育中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其直接關系到學生畢業后是否能夠和企業對接、和社會對接的問題。為了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與地方企業積極開展合作,推行工學結合模式。目前,學校已與100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以校企共建的方式打造了一批高質量的實習實訓基地,并且在課程建設、人員培養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同時,狠抓內涵建設,加強特色專業建設,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提升就業質量,創立品牌形象
作為一所年輕的學校,四川城市職業學院領導認為,想要求得生存、發展,必須依靠教學質量。因此,學校一直將學生的就業質量作為教學質量的指標之一,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作為創立職業教育品牌的出發點。
樹立現代就業服務理念、實現學生就業可持續發展 院長王世倫教授指出,系統性的職業指導,是全面提升學生就業意識的關鍵。同時,也是提升就業質量的關鍵。只有讓學生在思想上先就業,才能在真正就業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準自己的位置。
因此,學校開設了系統性的職業指導課程,以板塊式的方式插入到專業課程中,各系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職業指導活動,比如就業講座、成功校友交流會、企業家講座等。同時,對存在就業困難的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就業指導。
從實踐的結果來看,系統性的職業指導,對于促進學生職業觀念的形成,以及增強學生就業意識等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對于提升就業質量有積極的效果。同時,學校始終將教育視為一種服務,既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服務,又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服務。在就業問題上,學校以服務為核心原則,從服務學生、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出發,不斷加強就業指導服務,不斷加強就業隊伍的培訓指導,強化就業隊伍的工作能力。
加強就業體系建設,提供就業質量保障 學校始終將學生的利益與學校的利益聯系在一起,正如王世倫教授所言“學生是學校的產品”。在就業問題上,學校堅持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優異的質量去贏得市場,形成了“院領導主抓,招生就業處統籌,系(部)負責落實,全員積極參與”的就業工作體系,并成立了一支高素質的就業營銷隊伍。同時,積極引入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新型的網絡就業平臺,為學生與企業搭建了高效率的交流平臺。
經過不懈努力,學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以良好的職業形象贏得了企業的青睞,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聯姻高品質現代企業,拓展多樣性就業模式 校企合作是提升就業質量的關鍵。自創校以來,學校高度重視與高品質現代企業的合作,先后與成都三和集團、成都新元素興業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四川華通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有限公司、成都置信經典汽車集團、四川華西集團、中鐵二局、成都精誠造價等省內及國內具有影響的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事實證明,校企合作一方面推動了學校的課程建設、專業建設,讓學校的教學與企業的需求接軌,讓學生的學習與企業的崗位接軌,從而為提升就業質量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為學校引入了大量的資源,例如四川華通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有限公司、四川晟茂投資集團等頗具實力和信譽的公司在校設立了獎學金,并且承諾定向招收優秀畢業生,從而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新渠道。目前,學校積極嘗試“訂單式”教學模式,為拓展新型就業模式、提高就業質量不懈努力。
依托實踐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就業能力 實踐能力是就業能力的重要體現,而就業能力又是就業質量的前提保障。為了切實提高就業質量,學校狠抓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一方面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將企業的管理模式引入學校。以機電與建筑工程系為例,其和省內40多家企業建立了工學合作關系,以頂崗實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具體操作上,學校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學生到企業中從事一定的實踐活動。為提高實習質量,學校建立了定期回訪制度、學生頂崗實習跟蹤回訪制度、學生跟蹤回訪制度等。根據要求,各院系必須定期派遣教師到企業中了解情況。專業教師將負責跟蹤、實習生指導,以及信息反饋等工作。同時,院系領導定期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總體實習情況,并且根據企業反饋,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并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心理疏導和職業規劃等。
綜合性的實習保障制度對于提升就業質量產生了十分積極的效果。目前,學校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就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已經超過了60%。在當前就業形勢下,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將繼續堅持服務學生、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從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出發,繼續加強素質教育,開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素質教育,繼續以提升就業質量、創立教育品牌形象等作為辦學活動的立足點,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