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秉承“以規模效益固基,以改革創新圖強,以質量特色爭優”的辦學理念,以“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為校風,以“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從嚴執教、教書育人”為教風,以“刻苦學習、尊師守紀、勤勉博取、文明向上”為學風,努力創建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
積極推進校園創新管理
學院突出建材特色,圍繞市場設置專業,積極探索和實踐“建材本色、建材集團、建材品牌”辦學模式,形成工學結合“4+x+1”人才培養模式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使人才培養工作在內涵上、質量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獲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有3個省級示范專業, 3門省級精品課,3門行業精品課。通過創新性的課程安排與辦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有所學,有所用。
學院同時設有通用工種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建材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電子商務職業資格鑒定站、調酒師技能鑒定站、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點、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全國公共英語考試考點、全國統計專業職務秦皇島考區、河北省創新能力定級考試考點、河北省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秦皇島考區等。學院還與馬來西亞世紀大學等高校合作開辦“專本碩連讀”國際合作班。通過獨具特色的技能培訓,大大增加了學生在日后就業的能力,為學生順利地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還建有面向全國的就業信息網絡,廣開就業渠道,就業率穩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30多年來,為全國各行各業培養輸送了5萬多名各類人才,高質量的畢業生贏得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通過創新的就業平臺,為更多的畢業生提供了選擇,也為社會輸送了更多優秀的人才。2009年,學院被河北省人事廳授予“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著力培養全方位人才
學院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立足河北,面向全國,立足建材,服務社會,培養具有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近三年,學生在全國及河北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電子專業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大學生運動會、“冀東發展杯”職業技能大賽、“魯班杯”造價技能競賽、“用友杯”ERP應用技能大賽、“博飛杯”測量大賽、單片機程序設計大賽、“世紀之星”英語演講大賽、導游大賽、中歐領導人峰會服務等活動中成績名列前茅。
通過不同的活動與組織,學院大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正是因為這樣,學院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創新能力培訓實驗學校”,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全國高職高專協作會評為“中國十大特色高職院校”,是教育部全國建材教指委副主任單位、河北省建材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是河北省建材工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河北省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單位、河北省服務外包培訓基地、教育部支援西部教育顧問院校。2007年,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10年,被秦皇島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標兵”。 2011年,被河北省教育廳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
大力提高學生人文素質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所有的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學生抵制錯誤思潮的能力。
同時,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頒布了《文明建設操作系統考核實施方案》,組織參加了反邪教法制知識競賽,提出了反對邪教、崇尚科學的倡議書,加強了學生對科學及文明的關注與熱愛。
此外,學院根據學生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比如說大學生藝術展、辯論賽、校園歌手大賽、書畫攝影比賽等,用健康高雅的文化和藝術,引導學生合理支配閑暇時間。并且注意將學生管理工作融入到生動活潑的各種活動之中,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活動中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發揮自己、實現自我的價值,這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創新的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活動都能夠引導學生提升人文素養,為培養全方位人才打下基礎。
2012年,學院先后榮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優秀組織獎、河北省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專業人才教育培訓基地、河北省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先進集體、河北省服務外包培訓基地、秦皇島市文明單位、秦皇島市征兵工作先進單位、秦皇島市優秀教工之家、秦皇島市首屆網絡文化節優秀組織獎。這些獎勵都與學生人文素養的大力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品質
校園文化建設作為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中發揮著不可低估更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不是自生自長的,而是在學校領導、管理人員有目的、有計劃的培育和管理下,經過師生員工集體努力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為此學院首先從優化校園物質環境來提高校園文化品質。學院地處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秦皇島市,南瀕渤海、北依開發區、西鄰奧體中心、東接世界第一能源大港——秦皇島港,自然與人文環境俱佳,是理想的辦學之地。為提升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學院在布局設計上做了充分的工作,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隨著新辦公樓的落成,學院配套設施不斷更新,形成了獨特的學院景觀,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其次,學院通過創建科學的制度文化來提升校園文化品質。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分,必須加以科學引導和規范,因而要創建科學的制度文化。對教師來說,學院制訂了一整套的教學管理制度、師資管理制度、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資源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管理制度,以及教師道德行為規范;對學生而言,學院制訂了公共生活準則、校規校訓、業余及課余活動規則,等等。通過制度的規范,可以保證校園文化在正確的監督下健康地發展。
再次,學院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把校園文化付諸現實中。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實際,使校園文化與社會現實緊密掛鉤,保證校園文化在現實的基礎上健康發展。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上進行實踐活動,主要是利用暑假時間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事實證明,學生通過參加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能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社會建設中去。以材料工程系為例,每年分別有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河北省百萬大學生和青年教師千鄉萬村“體驗省情、服務群眾”主題實踐活動先進學校的榮譽印證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