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加拿大職業教育體系非常完善,學徒制非常成熟,是加拿大職業教育的一大特色,已經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平臺,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實用技術型人才。
加拿大職業教育特色掃描
加拿大職業教育主要指高中以后的專科以上教育,主要采取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相結合、全日制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的形式,以社區學院為主體,具有多層次、多元化、多規格的特點。
學徒制是加拿大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學徒制是中等教育后供學生選擇,結合工作和職業技能培訓,使學習者成為高技能從業人員的一種制度設計。多數省份和地區規定:參加學徒制的學生必須年滿16歲(具體視行業和轄區的規定),并且已經完成12年基礎教育;必須尋找一個能夠提供學徒培訓的企業,并與企業簽訂學徒培訓協議。加拿大技術教育不按專業分類,而以工種分類,實行學徒制的一般為技能要求較高的工種,這為加拿大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加拿大學徒制學制一般為五年,采取工學交替的模式,學生在工作場所和學校課堂交替完成實訓、學習。在五年學制內,學生主要以技能學習為主,一般前三年為社區學院(或培訓中心)和企業相互交替,每學年在學校學習8周,其余時間在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學習期間,由企業指定具有資質的師傅,分別帶1~2個學員,邊傳授理論、邊傳授實踐。學?;蚺嘤枡C構共同制訂學徒制學員的教學計劃,學校和企業互為補充。師傅一般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一定理論基礎的工人擔任。為鼓勵師傅帶徒弟,政府適當降低師傅的稅收。學徒制學員則由企業發放工資,數額雖低但能維持生活。
制度保障體系完善 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視學徒制教育,制定政策制度,給予充分保障。對接納學徒制學員的企業,政府按照其接納學員的多少和培訓的質量,給予一定數額的稅收減免,促進企業主動配合學校和培訓機構做好學徒制學員的培訓。對帶徒弟的師傅,也給予稅收減免。加拿大國民的個人收入所得稅為30%,非常高,適當減免師傅的個人所得稅,從經濟上吸引高水平技術工人,主動承擔帶徒弟的工作。當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帶徒弟,帶徒弟的師傅不但技術要精湛,還要有一定理論功底,要負責任,并定期接受考核。
企業積極參與 在加拿大,學徒制受到企業雇主的普遍歡迎,主要原因有,一是成本低。企業雇一個學徒工,支付的工資較低,學員學徒期間的其他保險、福利、培訓費等均由政府支付。二是便于企業考察了解員工。企業通過對學徒工作表現的考察,可以為未來招聘員工提供有效的依據,有利于企業獲得優秀的技術工人。三是工作效率高。加拿大的企業雇主普遍認為,學徒制教育方式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
學校和企業緊密合作 加拿大的學徒制,其學員無論是在學校或培訓機構學習,還是在企業學習,都是按照規定的教學計劃來完成的。學徒制的教學計劃一般由培訓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主要依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對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教學計劃明確規定學校(或培訓機構)、企業的責任和義務,明確規定哪些教學內容由學校(或培訓機構)承擔、哪些教學內容由企業承擔,每一時段的教學內容也規定非常明確,學校和企業密切合作、相互支撐。學徒制學員在企業工人的指導下,邊學習理論,邊學習技術,完全融入到企業的生產中。在企業理論學習是根據學習技術的需要,學習技術需要什么理論師傅就講什么知識,學員的技術學習大多是隨著企業生產的變化而變化。學徒制學員在企業跟隨師傅一起勞動,完全融入到企業的生產中。經過這樣的學習,學員們已經完全將自己視作企業的一員,無論是理念還是文化,都與企業融合到一起,而這也是現代企業最為看重的素質。
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
當前,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學徒制在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中還沒有完全達成共識。如何推進現代學徒制,是我國職業教育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課題。學習借鑒加拿大職業教育學徒制的成功經驗,對我國職業教育推行學徒制是很好的啟示。
政府應高度重視職業教育 各級政府應尊重市場主體地位,引導和發動市場力量主動、深度參與,甚至主導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當前,全社會對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職業院校布局不合理、基礎相對薄弱、規模效益不高、專業特色不明顯,還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各級政府要從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提高對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要加強輿論宣傳,不斷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各級政府和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職教工作,堅定抓好職業教育的信心,進一步增強改革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經濟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勞動技術大軍。
積極構建學徒制制度保障體系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并確定了具體的任務措施,明確提出了“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各級政府應該加大推動和引導,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和職業院校主動參與學徒制教育??梢酝ㄟ^向企業提供減免稅收、按進駐學徒生的比例向企業發放補貼等方式,保障企業不因招收學徒而影響經營效益。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政策支持,采取政府補貼、加大投入、獎學金等多種優惠措施,保障學徒制教育順利進行。同時,積極吸引行業、培訓機構的參與,創新以政府主導、行業指導、校企為主體、學生積極參加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設置課程和專業 滿足市場需求是貫穿加拿大職業教育學徒制的一條主線,職業院校董事會、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大多具有行業背景,各專業顧問委員會主要成員是行業內的精英,不僅為學校提供行業內的最新信息、最新技術,還為學校提供所需人才的知識、技術和能力素質的要求。他們在專業設置和課程開發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話語權。我國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和專業安排方面應該學習加拿大經驗,及時收集勞動市場用工信息,隨時調整課程和專業,充實學習內容。專業和課程設置前,應設立由學校、企業、政府部門相關人員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按照行業標準,決定專業開發、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培訓項目的確定,社會需要什么課程,學校就開發、開設什么課程,從而確保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符合社會需求。
深化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校企合作是指職業院校以適應市場為前提,與用人單位共同合作,加強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進一步探索企業與學校聯合辦學模式,企業根據用工實際崗位需求向職業院校提出培養數量和規格,委托學校進行培養。雙方簽訂定向辦學協議,以確保各自的權利義務。雙方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共同確定培養目標、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共同制訂學生評價與考核標準,共同做好教師與師傅的教學與管理,共同做好學生實訓與就業工作。在合作過程上,學校具體實施教學。企業在師資培養、實踐環節等方面,提供相應的實習環境和師資技能培養環境。學生利用學生與學徒雙重身份,通過在學校與企業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經過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知識與技能,在畢業后能更好更快地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
深化職業院校招生與就業制度改革 進一步放開對職業院校招生計劃的限制,允許學校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學校的辦學能力,自行決定招生規模,進行自主招生。積極打通高職畢業生進入本科、研究生層次學習的通道,構建人才成長的“綠色通道”。進一步改革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在國家政策指導下的“推薦就業,自主擇業”的畢業生就業制度。積極構建畢業生就業載體,建立健全各級政府、職業院校就業指導機構,引導、幫助畢業生按社會需求自主擇業。根據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疏通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形成服務網絡,培育畢業生就業市場。加強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規范畢業生就業市場,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引導和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實現就業。
學徒制教育本來是我國手工業傳統的培訓形式,但是目前已經很少采用??梢苑e極借鑒加拿大學徒制教育模式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大批實用型技能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